• 57阅读
  • 0回复

国外“农经”可借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2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短评

  国外“农经”可借鉴
二次大战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翻了一番,养活了不断膨胀的人口,并基本满足了人类生活改善的需要。世界农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为世界粮食和农业丰收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农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业是基础产业,同时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具有脆弱的特点,所以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把农业当作一个特殊的产业,对其实行保护政策和多种支持。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行产供销农工商综合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建设农业市场、信贷、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等措施发展农业,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农业保护机制,它对提高农民的收入起着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正在确立现代农业观念,逐步调整农业结构,使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养殖业协调发展,同时保护农业的力度也不断提高,其中有些国家和地区成绩明显,农民也随之富了起来。
农民的利益集中体现在农产品价格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生产到流通等各个环节,都会碰到价格问题,而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保护农民利益归根到底是保护农产品价格问题。在欧盟国家中,有的通过价格干预政策提高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使之高于世界价格,从而保护了本国农业;有的则通过各种途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之更具竞争力,同样实现了保护农业的目的。
农业合作制既是联系土地与市场的纽带,又是一种尽量避开市场盘剥、保护农民利益的合作经济形式。这已被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实。它广泛存在于今天的世界农业中,美国4/5的农场主和法国9/10的农业生产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德国农业有一套完整的合作制体系。合作制的主要职能是向农民提供无偿或低偿的高质量服务,即承担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到农产品的售销、加工、运输、仓储及咨询、信贷、保险等服务。这类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既有力地支撑着现代农业,又提高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农业与农民问题是事关大局的问题。前苏联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由于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结果出现了农业危机,粮食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负面影响十分深远。印度独立后,片面强调工业化,没有重点发展粮食,结果农业落后,经济不振,社会动荡,后来不得不重新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开展“绿色革命”,国民经济才出现转机。在东南亚、拉美、非洲都有过类似现象;但当重视农业和农民利益后,本国国民经济就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只有把农业置于重要地位,保护农民的利益,国民经济才会持续发展,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否则,经济将遭挫折,甚至出现严重社会问题。
各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给人们以诸多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