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情系边关八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6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
情系边关八千里
戈笔
在祖国大西南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文艺舞台上,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以其鲜明的大西南军旅特色、大西南民族特色这一良好的舞台形象,深受广大官兵和大西南人民的普遍喜爱,赢得“大西南艺术奇葩”的美称,是一支在全军、全国和世界上享有知名度的军队专业文艺团体。
“用心握住你的手!你好——我的战友……”这是战旗歌舞团演员每次到部队基层边关演出时,献给士兵的一首心中恋曲。他们牢记军旅艺术家的神圣职责,以“学兵、写兵、演兵、唱兵”的纯洁“兵情”和坚实的“台步”,开拓丈量出永远为“战旗”引以自豪的“超级表演区”——长达八千七百多公里的西南边防线。在“战旗”鲜红的经纬线上织进了第一个“吉尼斯纪录”!从“四季如夏”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到“四季无夏”的“生命禁区”——“世界屋脊”,从赤色的云贵高原到银色的喜马拉雅山脉,哪里有战士,哪里就是他们的舞台!仅1994年以来,他们在完成国家、军队、军区赋予的重大演出任务和出访任务的前提下,五次组织多功能演出分队,送戏到边防基层演出达三百零三场,被部队边防官兵称为“名副其实的自己的歌舞团!”
“我们征服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舞台!”——这是写在“战旗”红色经纬线上的又一“吉尼斯纪录”。笔者在采访中感到,是否真正意义上的“战旗”一员,其中一道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看你的艺术档案里是否具有去过“生命禁区”、登上西藏高原海拔四千八百多米以上的查果拉、则里拉、乃堆拉、塔克逊等高原哨卡演出的“吉尼斯纪录”,看你饱经风霜或是青春稚嫩的脸庞是否具有那永不褪色的“高原红”!现在,争着主动申请进藏为高原官兵演出已成为“战旗”全团上下普通而又崇高的人生追求。据统计,全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演职员分别有十五次、十次、五次在“世界屋脊最高舞台”演出的纪录。赴西藏日喀则演出小分队以对兵的一腔深情,以忘我的斗志,在不到十七小时的时空里,在平均海拔四千六百多米的雪域高原战风斗雪昼夜行车六百七十公里,在海拔最高的查果拉、塔克逊哨卡表演节目累计三小时四十五分钟,创造了“战旗”可载入“吉尼斯大全”真实动人的传奇纪录,体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战旗精神。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战旗歌舞团长年驻扎在祖国大西南。这块众多少数民族的集居地被世界誉为“歌舞的海洋”,它神奇、多彩而充满生机。他们忘情地吮吸甘醇的民族艺术琼浆,辛勤耕耘,推陈出新,为丰富军事文艺舞台,在这块沃土上,踏出了一条“军旅气质与民族意味交融相印”的艺术个性探索之路,颇有收获。观赏战旗歌舞团的演出,观众会从他们的节目中领略到豪迈的“兵味”、殷殷的诗情、优美的画意和多彩的神韵。创作于九十年代初,献给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的献礼作品——大型歌舞《西藏之光》,以军人的气派和史诗般的结构、浓浓的“藏味”和精美的表演,获得国家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舞蹈作品《珠穆朗玛》、《悠乐、悠乐》、《寻觅》,歌曲《神奇的高原》等作品无一不是以“兵”的潜质、生活的芳香和优美的民族味语言而折服观众,在各类赛场取胜。他们新近创作的荣获第七届蓉城之秋音乐会特别创作奖、特别表演奖和全军新作品奖的大型音、舞、诗、画《七彩西南》,从现代军人的审美角度去俯瞰感受大西南的一处景观,一段岁月,一簇风物,以富有大西南民族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传达出祖国的大西南在党的阳光下,走向繁荣富强的时代主旋律,折射出新时代军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和炽热的情。(附图片)
舞蹈《心之翼》剧照。刘建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