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8阅读
  • 0回复

太阳上的金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3
第10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太阳上的金子
邹育之
一个多世纪前,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解释了太阳光谱中暗线的含义。据说正当他打算用这些特征谱线来研究太阳上是否有金子的时候,他的管家不以为然地问:“如果没法把金子从太阳上取下来,研究它又能有什么用?”
后来,基尔霍夫因为在科学上的贡献获得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金质奖章。他把奖章拿给他的管家看:“你瞧,我不是把金子从太阳上取下来了吗?”
基尔霍夫说的虽是一句玩笑话,可这句玩笑话的意义非常深刻。“学以致用”固然是科学研究一个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方面,但科学研究还有它另外的重要目的,那就是:追索自然现象的本质,探寻蕴含其中的客观规律。
这两方面本来并不矛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两者对立起来,尤其是当后者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而实际效用并不明显的时候。正因如此,基础研究往往不如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那样受到重视,而且经常是科技改造自然的效能越显著时,基础研究的工作越容易被忽略。
这种现象看似反常,其实也不奇怪。毕竟,并不是所有搞基础研究的人都能像基尔霍夫那样把“太阳上的金子”取回来。而且事实上,基尔霍夫也并不是真正从太阳上挖到了金子。科学总是通过技术应用去发挥改造自然的作用,从它本身来看,它的确无法直接改变人们的生活,永远只能充当幕后英雄。所以前台的“角儿”越出彩时,后台的默默奉献者相形之下便越寂寞。
在我国,因为特殊的原因,这种情形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科技体制改革之前,许多科研院所的确有大量研究成果尘封多年,一直没有发挥实际作用。然而这并非基础研究本身的错。科研体制包括成果评价体系、人才评价体系等设置的不合理,才是造成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政府主管部门在促使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日前,在国家科委主持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甚至提出,今后对于无法形成市场的软件研究成果,科委一律不参与验收。
在为该决定拍手叫好的同时,我想这一办法的适用范围绝对不包括基础研究领域。因为谁都清楚,如果逼着每个搞基础研究的人都到太阳上去淘金,无异于杀鸡取卵,决不会有好效果。
话说回来,重视基础研究,并不是说不顾国情、无限制地往所有项目上投钱。人类应该关心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广了,而国家的财力是有限的。假如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漫天撒网,最后很可能像狗熊掰棒子,广种薄收。
重视基础研究,也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大大提高基础研究人员的收入水平,让他们住洋楼、开跑车。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的投入可能还得花在改善科研条件上。待遇问题牵涉面太广,只能循序渐进,逐步解决。这一点,今年“两会”期间科技界的大多数代表、委员已经达成共识。
总之,重视基础研究,无论对要求的一方还是对被要求的一方都事关重大。要让双方都满意,很难,但又必须尽力而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