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为国分忧多储粮——河南按保护价收购夏粮见闻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7
第1版(要闻)
专栏:

  为国分忧多储粮
——河南按保护价收购夏粮见闻之二
本报记者李杰
今年,在夏粮丰收的情况下,国家拿出大笔资金,按保护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为民解了忧。但资金紧张,库容严重短缺也是非常严峻的现实。为此,在敞开收购的同时,河南把宣传教育群众不卖过头粮,把多储粮,为国分忧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这项工作已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
有着500多名职工的郑州金苑面粉厂最近向来自全省10多个县的50多个粮管所和售粮大户郑重宣布,该厂决定扩大仓容,按国家规定的保护价收购小麦。为此,他们加大投资,仓容量由3000吨扩大到1万吨,并准备再增建5000吨的“外仓垛”。
记者在厂门前看到一辆辆满载小麦的汽车驶入面粉厂仓库。厂长曹长安说:“我们按国家的保护价敞开收购,不压级压价,决不给农民打白条。”
周口是产粮大区。为了让农民储粮时不受损失,地区报纸、电台开辟介绍农民储粮知识的专栏,地县粮食部门派出技术员,深入到农户指导建家庭粮仓和药物喷洒,很受农民欢迎。
在新郑市观音寺粮管所,一位姓张的种粮大户两天来卖了两万多公斤小麦,除去口粮、种子粮,家里还有2.5万公斤余粮。他坦诚地说:“保护价保护了俺们的利益,粮管所大仓满、外垛流,俺也看见了,俺也得为粮食部门解点愁、分点忧。该卖的卖完,剩下的自己储起来。”
新郑市委书记岳文海告诉记者,新郑连续3年丰收,农民手中要出售的余粮多。国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但面临仓容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贴大量的资金,国家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地方党委政府有义务保护农民的利益,也有责任为国家分担忧愁。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希望农民在留足口粮的同时,多储粮,动员有条件的农民每户腾出一间屋,每户建一个小粮仓,这样既减缓了粮食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压力,也使农民手中有粮,歉年不慌。为配合这项工作,每个乡粮管所派出2名—3名技术员,深入到农户,帮助农民建小仓,负责技术指导。据市粮食局副局长王松灿介绍,目前,全县已有60%的农户建起了家庭小粮仓,储粮4000多万公斤。
该市城关乡敬楼村是“储粮于民、存粮于户”做得比较早的村。在村民王彦家,记者看到,他用一间房改建的小粮仓已装满粮,喷过药物,“库”门已封闭。62岁的王彦介绍说,他家3口人,今年收麦1000公斤,存陈粮1000公斤,除卖了300公斤定购粮外,剩余1700公斤全部存在“小粮库”里了。他说:“困难时期饿怕了,粮食有丰就有歉,现在粮食多了,也要为以后歉收的时候做点准备。”村委会主任张全法说:“全村现已建小粮仓40多个,储粮12万多公斤。”
在辛店镇欧阳寺村村民贾定修家,我们看到装满3000公斤的家庭粮仓也已窖封好,墙上贴着县粮食局印发的《农户小粮仓技术要求》和《农户小粮仓管理须知》。贾定修说,除去卖的350公斤定购粮、500公斤议购粮外,余粮全部储起来了。存粮3000公斤,到合适的时候再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