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到互联网上读新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5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到互联网上读新闻
陈宪奎
把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经过调制解调器联在你的计算机上,然后轻轻地敲几下键盘,显示器上立刻就会出现当天的报纸、杂志、新闻稿,你甚至可以“访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同他“讨论”某一新闻事件。你还可以进入报社的“资料库”,查询新闻的背景材料。这一切,不是富有神奇想象力的幻想故事,而是我们大家都会面对的客观事实——网上新闻。
网上新闻就是各个新闻机构在国际互联网上播发的各种新闻。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00多家新闻机构利用国际互联网播发自己的新闻,其中多数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机构。美国居各国之首,大约有500多家,占到总数的1/3。世界各国著名的新闻机构纷纷上网发行,如路透社、美联社、共同社等。美国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都有自己的网址。美国的时代—沃纳集团投资数百万美元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两个网站,将所属的《财富》、《时代》杂志上网,并结合有线电视播放即时新闻。我国在1995年底,《广州日报》在互联网发行,随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证券报》等也上网发行,中央电视台等一批全国性的新闻机构都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址。
互联网是一个迅速延伸的信息通道,现在正以爆炸式的速度在全世界扩展。网上新闻的出现无疑会促进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首先,网上新闻使新闻的“即时播发”成为可能,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增强了新闻的竞争力。“即时播发”即无截稿时间,记者采集的新闻随时可以上网播发。1994年1月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最先报道此事的不是美国有限电视,也不是全国广播公司,而是在网多年的默克里新闻中心。其次,网上新闻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声音、图像、文字稿等同时发送,集电视、广播、报纸为一体,增加了新闻的感染力,更易于受众接受。三是网上新闻可以实现双向传送,受众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而且能够成为新闻的评判者,受众在与发送者的互动中,实现了新闻的深度报道。网上新闻的出现还引发了新闻业内部传统分工的变化。记者既要采集新闻,又要及时在网上编发新闻,还要准备随时接受“访问者”的访问,实现采访、编辑、主持人合一。
利用互联网发布网上新闻,同时也引发出一系列新问题。在目前多元文化的世界里,文化新闻的交流已经极不平等。发达国家依靠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不发达国家输出其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文化的多样性正在逐步减少,文化冲突也有不断加剧的趋势。目前网上新闻的播发者多数是发达国家的新闻机构,他们对于新闻的评说也会随着新闻报道本身影响受众。这样一来,新闻播发有可能走向“单一化”,形成新的新闻垄断,有悖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所倡导的“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愿望,加剧国际新闻界的不平等现象。网上新闻还会加剧新闻业内部的竞争。有报道说,在美国10年前142个城市拥有两份报纸,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大为减少,只有60个城市里有两份报纸。报纸的读者在美国正在减少,而网上新闻的阅读者正在迅速增加。现在全世界约有5000万网上新闻的读者,这一数字目前仍以超出寻常的速度增加。难怪一些新闻界人士担忧,2000年以后,世界将会出现“无纸化”新闻,新型的终端和互联网的技术进步,有可能最终替代目前所用的电视机、收音机等新闻接收设备。但更多的研究者认为,互联网只不过是新闻传播的“第四媒体”,虽然它的发展极为迅速,但最终不会替代其他三种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
网上新闻扩展了人们的新闻视野,给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认识空间,同时,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新闻界人士也不断呼吁,建立新的世界新闻传播秩序,反对大国对信息资源和传播权利的垄断,使我们的未来社会能够在一种综合平衡中顺利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