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运用报纸的专页深入宣传宪法草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22
第3版()
专栏:报纸巡礼

运用报纸的专页深入宣传宪法草案
在最近一个时期的经济宣传和宪法草案宣传中,有些报纸学习苏联“真理报”的经验,刊出了一些专页。实践证明:这种专页便于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中有力的宣传,它是报纸深入各项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各报在宪法草案宣传中采用专页的情况来看,要使这一形式达到深入宣传的目的,就必须选择宪法草案的某一基本问题或某一条文,进行系统深入的解释。东北日报七月十五日题为“劳动权——革命胜利的伟大成果”的专页,就是一个例子。专页通过当地群众所熟悉的工业和农业劳动模范的亲身经历,说明劳动者今天到处受到人民的尊重,劳动和荣誉在新中国是分不开的。专页还着重告诉人们:我们不仅应该珍视宪法草案中所规定的劳动权,还必须用创造性的劳动来行使它。在一篇报道中说: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地老电工、劳动模范郑建国,在讨论宪法草案的日子里,向全体电工表示:“像张明山、王崇伦才是真正行使了自己的劳动权利的人,而我们和他们差得远!”“我只有用创造性的劳动报答祖国!”现在,他正研究创造一种架设电线的自动化的机器。很明显,专页以劳动光荣和劳动权这一问题为中心内容,通过生动事例进行系统的宣传解释,就能够使读者比较深入地了解到劳动光荣的意义,和应该如何争取和保卫这种荣誉。这样的宣传,是会起到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的。
要把专页组织得好,以达到深入宣传的效果,还应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从各方面进行集中的宣传。七月二十日黑龙江日报题为“遵守公民对国家应负的义务”的专页,它的题材和作者,就是比较广泛的。专页的作者包括各阶层的代表人物:机械工厂的劳动模范,基本建设工人,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国营商业部门模范仓库的模范保管员,街道女居民调解委员,私营工商业者、齐齐哈尔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他们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说出自己将如何遵守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因而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的。齐齐哈尔市第一机床厂铣工郭平武在一篇文章中说,在旧社会里工人没有什么财产,资本家利用他们的财产剥削工人,工人根本不想爱护财产。现在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就要使公共财产不受任何损失。三年来他使的机床没出一次事故。他表示:他将要按照宪法规定的义务,在生产中爱护国家财产,不出事故,提前完成国家计划。另外的几个作者,也都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思想中的特点,在文章中表达出要尽到公民义务的行动决心。可以看出,专页通过广泛的作者和题材,对一个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宣传,就能够联系更多的读者群众,并启发他们从各个方面领会报纸所宣传的主题。同时,这种宣传本身,也显示了宪法草案学习讨论中的广泛的群众性,从而成为推动讨论的一种力量。
要使宪法草案的宣传能够深入人心,还应该使专页上的报道形式多样化,以加强它的生动性。七月十九日天津日报宣传“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专页,就采用了论文、感想、通讯、“数字和事实”小辟栏、照片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使专页版面显得生动活泼,能够吸引住更多的读者。七月二十四日山西日报宣传民族问题的专页,还刊出了六张图表和照片;其他有些报纸的专页,也刊出了一些宣传招贴画、单幅画、插图等。这些图片大多数是配合文字作补充说明的,也有的是独立表达一种思想内容的;在形式上又有画、图表、照片的不同。但因为绝大多数都能选择切合主题的适当的形式,并且都很通俗易懂,因此就有了很大的说服力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上述这几个报纸,已经并正在继续刊出有关宪法草案的各种专页。其他如上海解放日报、西康日报等报,也都开始在这一宣传中采用这种形式。这样做无疑是必要的。但为了使专页发挥更大的作用,报纸还应该对这种形式更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运用。这就是:要随着当地宪法草案讨论的深入开展,及时灵活地安排专页的内容。同时也应该随时总结专页形式的经验,提高它的宣传质量,适当地把这种形式扩大到各项宣传当中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