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艺术家不妨读点科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28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艺术家不妨读点科学
杨庆春
用文学评论家的话说,谢晋导演的《鸦片战争》是“一次深刻的历史追问”。看完电影《鸦片战争》后,我更加明白了“影片的一个重要成功,是艺术家能够跨越时间的隔阂、空间的隔阂,创造了让你信服的历史场景、人物形象”。
这些让人信服的历史场景、人物形象是如何创造的呢?除了靠艺术家们执著追求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外,据最近《科学画报》介绍,还要归功于当今影视制作中热门的高科技手段——电脑合成。因有了电脑合成,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场景,在影片《鸦片战争》中得到了真实的再现:繁忙的珠江口伶仃洋面上停泊着大批英国走私鸦片的商船;英国舰队在广州、舟山海面上耀武扬威,横冲直撞……即使深谙电脑合成技术的观众,也几乎看不出屏幕上那气势恢宏的海战场面有何破绽。倘若《鸦片战争》摄制组的艺术家们没有掌握这种高科技手段,就有可能花更多的投资还达不到现有的艺术效果。由此,一个话题不妨在艺术家中热门起来,甚至可以“爆炒”一下,借用沈鹏教授的话讲,那就是:“艺术家不妨读点科学书。”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新话题,当年鲁迅先生即有过此类主张。多读点科学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书,对艺术家来说有些什么“用”?沈教授以为从事艺术的人多懂点科学,尤其是多读点理论科学,会促使我们的艺术思维立体化,发挥丰富的想象能力。
“艺术是浑然一体的,只有融合了一切种类的艺术才能臻于最美的境界。”(托尔斯泰语)能够臻于最美境界的艺术家,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可说是首屈一指的。他不仅在艺术领域里独领风骚,而且在数学、物理、建筑等众多学科成绩惊人。人们似乎没有理由奢望中国的艺术家都像达·芬奇一样做“行行的状元”。但是,如沈鹏教授所说,“真正的艺术家同真正的科学家一样从学科自身寻求最本源的推动力,那样就会摆脱神学的束缚,摆脱一切非科学的束缚,同反科学、伪科学划清界限。在这个根本点上,科学与艺术能够达成一致。”
例如,已故的老作家徐迟,写出报告文学的经典之作《歌德巴赫猜想》不是偶然的。他去世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谈夸克》长文,告诉人们他如何在理论物理的迷宫里流连忘返。还有一位当代诗人,有报道说他订阅的杂志大多是飞碟、动物世界等自然科学方面的。
文学家从科学著作中获取丰厚的营养,启示着他们思考人类的终极命运,帮助着他们升华自己的道德情操。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同样,科学家也应读点艺术方面的书籍,艺术的魅力同样赋予科学家打开科学奥秘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