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功夫下在现场——来自镇海炼化公司的报告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功夫下在现场
——来自镇海炼化公司的报告之二
新华社记者胡宏伟柴骥程本报记者王彦田
从建厂至今,国家仅为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拨款7.4亿元,而它为国家创造的利税已超过55亿元。镇海炼化为什么能在市场上独占鳌头?巨大的效益究竟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现场”,这是镇海炼化人的座右铭。他们说:只有在眼睛紧紧盯住市场的同时,扎扎实实地把功夫下在现场,走内涵发展之路,才能充分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严字当头的精细管理
发生在1995年10月的“烟蒂事件”,镇海炼化的干部、工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公司有关部门到算山原油泊位检查工作,一位细心的同志在油罐区一个角落发现了一枚小小的烟蒂。经再三调查,也未能查出当事人,有人推测可能是外来者留下的。可是,公司对此事的处理却表现得异常“大惊小怪”,从泊位负责人、安全部门监管员到油罐区班组的班长和工人,600多人的工资奖金被层层扣罚,累计扣罚金额达8万元之多。
这一处罚看去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是,炼油企业是在高温、高压下运行,易燃易爆的高风险企业,为了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满负荷、长周期,企业管理必须“严”字当头。
镇海炼化的领导一次在国外某大企业考察,问及对方的治厂要诀时,对方竟笑着回答说:“正是贵国传统的‘三老四严’。”这使他们深感震动,也更加坚定了“严”字入手抓管理的信念。
镇海炼化严得有时近乎苛刻。建设工地上的黄沙要一车车地过磅,红砖要一块块地点数,擦机器的抹布也要洗了再用,不能多领一块。涓涓细流终能汇成效益大河。去年国际油价大幅上升,镇海炼化通过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化了全年7亿元的减利因素。
镇海炼化的“严”,还体现在他们严格按照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倡导,生产上精耕细作、管理上精雕细刻、技术上精益求精、经营上精打细算。这种“精细管理”又以严密完备的制度作为保障。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交接班制、设备维护制、班组经济核算制等十大制度长年坚持,有关内容汇编成“职工守则”人手一册,随时对照检查,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办法与每一位职工的奖罚挂钩。
几十年一贯制的严格管理,使镇海炼化成为我国特大型石化企业中唯一获得“安全生产十连冠”殊荣的企业。
做好改革的“加减法”
内部结构不合理,人浮于事、人员膨胀,是许多国有企业的顽症之一。而镇海炼化在持续大发展的同时,1996年还实现了职工总人数的负增长。
这实际就是镇海炼化做的一道减人增效的改革“加减法”。实施改革前,镇海炼化的职工总数已比国内同类企业少1/4,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92年下半年开始,镇海炼化大刀阔斧动起“手术”。机修厂第一个从公司剥离,700多人首先摆脱了长年来对“母体”的依赖,组建起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检修安装工程公司。随后几年,又有一批后勤辅助机构相继剥离,剥离的职工达4200人,占企业总人数的42%。
去年底,镇海炼化完成了年炼油能力700万吨改造工程。按过去的模式,新增的5套装置要分设成5个车间、5个控制室,至少要配备300人。这一次,镇海炼化大胆革新,引入计算机控制系统,将5套装置合并成1个车间、1个控制室,人员一下子减少为93人。企业用“星级考核”的办法,促使职工成为“多星级”的系统操作员,一岗多能、一专多能。公司同时也在分配制度上实行配套改革,确保多劳的人能够多得。这个新区的新机制试验,概括起来就是,实行改革和改造并举的方法,用改革的手段对企业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坚持改革。这为整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为老厂区的“自我消肿”注入了新的动力。以炼油厂和化肥厂为主体的母公司轻装上阵,效益连年增加。11家由被剥离单位组成的子公司,也迅速激发出潜力和活力,去年实现利润超过5000万元,不少子公司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按公司规划,到下世纪初,镇海炼化生产规模将比现在再扩大一倍,步入世界大炼油厂的行列,但职工人数一个不增。
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
镇海炼化是个特大型企业,技术改造的投资动辄以亿元计。他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通过内涵挖潜,消除原有装置的“瓶颈”,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的收益,抱回了一个个大“金娃娃”。
镇海炼化的同志解释说,企业的设备配置像一个人,有些装置“嘴巴”和“胃”都不小,但“咽喉”太细,“饭菜”咽不下去。只要花少量的投资,把“咽喉”疏通,便能充分挖掘出原有的生产潜能,用不着另起炉灶建很多新装置。
依靠这一途径,镇海炼化花1亿元投资使尿素能力提高了10万吨,比新建一个同等规模的化肥厂节约4亿元。“八五”期间,镇海炼化投入9.2亿元技改资金,进行了数百项重大技术改造,他们的每一次改造,投资总额都控制在预算之内。这在国内大企业的技术改造中是不多见的。
镇海炼化新增800万吨炼油能力的改造项目,起初公司做了98亿元的投资方案,这已经比国内同类项目投资省了将近一半。可是,镇海炼化决策层并没沾沾自喜,经过反复推敲,他们又几次修改方案,仅项目的总流程图就修改了100多稿,最后的方案将新建装置从原定的12套减至4套,重点改造现有的7套装置,终于使投资额降至69.7亿元,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却比原先的方案更优。去年9月4日,国家正式批准了镇海炼化的改造方案。
镇海炼化多年来内涵挖潜求发展的实践引起了各方的瞩目与肯定。中国石化总公司认为,镇海经验对我国炼油工业的技术改造起到了示范作用,对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果在全行业推广这一经验,全行业实现“九五”规划中的原定目标,初步测算可节省投资300亿元。
镇海炼化的经验证明:企业只要把功夫下在现场,不断挖掘潜力,“金山”就在自己身边。
(附图片)
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家仁(右)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新华社记者蔡志培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