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钢铁:“夺魁”之后路咋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2版(要闻)
专栏:切实加快结构调整

  钢铁:“夺魁”之后路咋走?
本报记者江世杰
“九五”开局第一年,我国钢产量在生产均衡、产销率超过99%的基础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首次超过1亿吨,居世界各国的首位。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成就,是冶金战线几代人近半个世纪不懈努力的结果,在冶金工业发展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然而,一个问号也开始在人们头脑中出现:夺取了“世界冠军”的中国钢铁工业,今后的路子将怎么走?日前,记者访问了冶金工业部部长刘淇。
需要提高“含金量”
我国钢产量1亿吨,应该说既是数量上的成就,也是质量上的成就。因为用这1亿吨钢生产的8551万吨钢材,产销率达到了9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钢材的自给率已达88%;而且国防工业、尖端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潜艇、火箭、通信卫星等所需关键金属材料,全部由国内研制成功并满足需要。所以说,钢铁大国的“大”,本身也带有“强”的成分。如果在“成绩面前找差距”,就应承认我国的钢铁工业与世界上几个主要钢铁大国相比,存在的差距确实不小:
——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中低档次的设备仍占很大比例。即使是鞍钢、包钢、武钢,也有数百万吨钢是用平炉冶炼的;另有900万吨钢尚采用化铁炼钢工艺;还有大量的横列式轧机、小电炉、小转炉和铸锭钢模,这些装备生产的产品都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都需要淘汰和更新。
——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钢材,或者生产不了,或者生产出来质量不高。例如,镀锌板的满足率仅为60%,镀锡板的满足率还不到30%;冷轧薄板、集装箱板、造船板、石油管等品种,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还不能满足需要。这也是近几年国外钢材大量涌入我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物劳动生产率很低。我国冶金行业300多万人,苦干一年才生产1亿吨钢,而日本只用20来万人,就年产9000多万吨钢。也就是说,人家的生产效率高出我们10倍以上。
此外,我国冶金企业的能源消耗大概比日本高出一倍,资本运营水平也还很低,钢材出口量只占国际市场钢材交易的1%。所有这些都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冶金部今后抓“切实提高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是完全正确的。
工作思路“三连环”
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前提来开拓国内外市场,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搞好生产经营,生产经营则要在全行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设想中进行安排,以防止一些企业在结构调整中又犯“大而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的毛病。这是冶金部为“切实提高冶金工业的市场竞争力”而提出的“三连环”工作思路:
——继续以连铸为中心抓好工艺装备结构调整。今年安排新建12套连铸机,新增连铸能力580万吨,使全年全行业连铸坯产量超过6000万吨,连铸比达到60%,以确保2000年连铸比达到80%,基本赶上发达国家85%的水平。与此同时,要尽快淘汰平炉和化铁炼钢等落后工艺。
——产品结构调整,近期以目前进口钢材中国内尚不能生产或生产能力不足的产品为目标,大约800万吨。要把调整计划逐个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具体的生产线上。例如,宝钢、武钢、鞍钢、太钢,将分别“占领”汽车板、矽钢片、造船板和不锈钢生产的“制高点”。争取用5年或再长一点时间,做到国民经济所需关键钢材品种立足国内解决。1997年,要实现200万吨高附加值钢材品种的进口替代。
——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条件。计划到2000年时,钢材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数量,要从现在的1500万吨上升到3000万吨以上,即相当于那时全国总产量的1/3。今年,全行业要开展“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降废减损活动”,争取实现不良品减半,大中型企业质量损失减少20%以上。
——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全面素质,这是我国钢铁工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方面。这将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降低物耗,争取到2000年全行业的耗煤量比1995年减少1600万吨。另一个方面是减人增效,使全行业的人均年产钢量由现在的30来吨提高到2000年的100吨。主要措施是继续“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只有这样,目前人工成本占总成本13%的比例,到2000年时才不至于继续升高。
产量还有发展空间
在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钢产量迈上了1亿吨台阶以后,有的国家(先是美国,后是日本)又从亿吨的台阶上退了下来。有人据此认为,这可能是世界科技发展给钢铁工业带来的必然规律,中国也会走这条路的。
刘淇部长说:去年全世界钢产量约7.45亿吨,若地球人口按54.5亿人计算,则人均超过130公斤。然而,我国若按12亿人口计算,人均钢产量还不到世界水平的2/3;如果我们要达到人均100公斤钢的水平,钢的年产量应在1.2亿吨以上。这就是说,我国钢产量不仅不能“退”下来,还要在发展质量、品种的同时,保持数量的适度增长,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他特别强调说:当然,这不是说我们还要像前些年那样去盲目追求钢产量的增长,而是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国民经济既需要也可能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一定要兼顾好质量、品种和数量这两个重要方面。惟此我国的钢铁工业才能既“大”且“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