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阅读
  • 0回复

丹东化纤公司用3亿元资金办成7亿元的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30
第2版(经济)
专栏:

  丹东化纤公司用3亿元资金办成7亿元的事
本报讯记者江世杰、崔士鑫报道:7月18日,我国第一条2万吨粘胶短纤维国产化技术改造生产线主体设备在丹东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开车投产,从而把我国粘胶短纤维设备技术的开发及研制一步推进了30年左右。这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产化生产线技改总投资不足3亿元,与新建一个设备全部引进的同类规模新厂相比,节约投资7亿元以上。
我国的粘胶短纤维生产起步较晚,自制的设备只能年产5000吨,基本滞留在60年代水平。“八五”期间,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将丹东化纤公司老厂报废,新建一座年产能力2万吨的新厂。该公司领导班子算了一笔账:如果引进外国设备,基础设施等全部新建,需投资10亿元以上;即便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公用工程和辅助厂,也需要投资7亿元以上。投产后,每年所创利润尚不敷投资利息,等于新建了一个亏损工厂。如果搞国产化,投资少、效益高,但企业领导要担负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必须承担投资责任。面对这两条路,丹纤的领导班子毅然选择了后者。他们联合国内科技机构,完成初步设计之后,又与上海中新公司、航空航天系统的几家科研、生产单位以及国内机械制造业的一些企业达成了研制协议。经过协力攻关,一台台填补我国空白的先进设备相继问世。与此同时,他们以低廉的价格从国外购进部分二手设备,用自己的高新科技成果进行“手术”改造,使其同样达到或接近当代国际先进水平,从而大大降低了项目投资。今年底至明年初,该公司的粘胶短纤维生产能力将位居全国第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