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从“小不点儿”到大集团——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的成功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7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小不点儿”到大集团
——河南豫光金铅集团的成功之路
本报记者张志凯
80年代末,河南济源矿灯厂(又名济源黄金冶炼厂)还只是全国矿灯行业中的小不点儿,其电解铅生产能力只有1400吨。由于污染严重,曾几次被迫停产。
如今,济源矿灯厂已发展为河南豫光金铅集团,下设9个分厂、13个公司,是一家集冶金、煤机、化工、建材、商饮服务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有大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亿元,名列河南省利税超3000万元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之列。
1987年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杨安国,是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77届毕业生。他出任厂长之初,即同济源黄金冶炼厂的同事们一起,理顺发展思路,决心走规模经营的道路。
当年,济源厂自筹资金450万元对现有金银铅生产线进行了第一期扩建改造。同时研制成功全湿法回收金银新工艺,将金银生产周期从3个月缩短到几天,金银直收率从89%和82%提高到97.14%和95.41%,还综合回收了锑、铋、钯等贵金属,填补了国内有色冶炼行业的一项空白。结果1988年的电解铅生产完成了5500吨,实现利税700万元。
1990年济源厂再次多方筹集资金960万元,用一年时间进行了第二期金银铅扩改,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见效,黄金、白银、电解铅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到2.5万两、12吨和1万吨,1992年完成利税2100万元。
尽管有了这两跳的成功,豫光集团已初具规模,但市场竞争不允许有喘息的机会。1993年经过多方努力,豫光终于赢得了与中国黄金总公司的联营机会。双方共同投资1.49亿元,对金银铅进行了第三次扩建。目前这关键的第三跳也已完成,预计投产后白银、电解铅的产量可增至25吨、3.5万吨。
在豫光的企业发展战略中,实现几步跳并非全部内容。因为在规模经营的同时,还必须纵深发展,滚动求效。例如不断调整产品与产业结构,以深加工产品为突破口,把大项目分解成几个小项目,先上投资省、见效快的项目,然后用这个项目改造后实现的效益还贷,并支持下几个改造项目,如此滚动积累,扩大再生产。又如本着“以工促贸,以贸促工”的原则,与广东汇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300万元,筹建金汇摩托车有限责任公司,已实现了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多体制的并存,促进了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豫光金铅集团总经理的杨安国,把“管理和科技”看作是“企业通向成功的两翼”。他特别强调:“新产品就是生命”。从1987年以来,豫光人共研制新产品30余项,改造老产品28项。他们广泛采用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材料,不惜重金引进澳大利亚阿波罗公司蓄电池生产技术,使自己生产的豫光牌系列矿灯和蓄电池成为国内目前科技含量和质量档次领先的产品。矿灯的生产能力已达100万盏,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达48%,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从传统的产品质量管理到全面向现代化标准接轨,从简单的生产管理到多角度的市场经营管理,从单一产品到多品种、高技术、高起点的全面型发展,豫光在实践中完成了“自我超越”的发展过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地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