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转变教育思想对西部发展的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1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本版5月23日推出的“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专栏到今天告一段落。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刊出了6期12篇文章,大家围绕素质教育的主题,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人们提高认识,开拓思路很有帮助。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已定,如何落到实处,还有待人们特别是教育界的同志不断地探索。——编者
  转变教育思想对西部发展的意义
彻底摒弃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观,让义务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我国西部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究其原因,除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不利外,人口素质不高是一个重要方面。西部主要是农牧业地区,资源丰富但无力开发,仍以农业等第一产业为主。第三产业近几年虽有较大发展,但所占份额仍然不高。西部经济的发展,得先从农业开始,从传统的粗放型低效益农业向集约型高效益农业转变,首先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从而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集约增长就是技术和知识的集约,其中主要是劳动力技能的提高、劳动对象质量的改善和生产工具的更新以及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等,这就必然要求依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根据现代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不同的产业层次对劳动力文化层次的需求不同。传统农业对劳动者文化要求不高,集约型农业需要大量具有初等文化及初级中等文化水平的人。西部地区今后相当时期内,产业结构依然会是第一产业为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将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批的素质高的劳动者,这是基础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要方向。
西部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十分有限,慎重确定教育的投资方向,尽力提高有限投资的使用效益,显得异常重要。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农民完成四年小学教育,其劳动生产率将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平均高出8.7%。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对1960年—1985年间58个国家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证明教育对总产出作出很大贡献,平均受教育增加一年,可使国内生产总值提高3%,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的起始水平(指初等教育)越高,提高教育水平的作用就越大。从教育内部来说,我国西部地区把实现“两基”作为重中之重,就是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明确地向教育提出为农村培养大批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合格的农业劳动者,反而逐级下达高考升学指标,并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奖惩学校的唯一标准,把“多出人才”理解为提高高考升学率,使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反复强化而脱离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轨道。即便是上大学的学生学成后也大都流向东部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回到当地的只有少数。仅仅责怪这些学生不热爱家乡是欠公平的,根本原因是西部地区第三产业还不发达,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的需求有限。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教育结构的不合理。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移,导致投资重点上抬,降低了义务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如有的地方把农村教育费附加部分平调给县办重点高中,与这种指导思想不无关系。所以,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国民素质,从口号到落实还有相当的距离。
西部人口素质偏低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不发达又难以增加教育投入,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口素质提高缓慢。如何挣脱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是西部加快发展、缩短东西差距的关键。这根链条上有效的突破口,应该是优先发展教育。在难以大幅度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又要在短期内使教育超前发展的情况下,理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就是力争使教育思想适应现代化,用低标准的“硬件”,高水平的“软件”去创造西部教育的辉煌。
甘肃天水市教育督导室李天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