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老市长的回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1
第12版(副刊)
专栏:

  老市长的回忆
文畅
何风老人几天来一直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当中。
他现今已八十二岁高龄,已步入耄耋之年。十四年前,他从一座较大城市的市长位子上退下来回家颐养天年。而今虽已老迈,但精力却很旺盛,尤其是头脑清醒,对他往昔所经历的各种事情都记得真真切切。最近几天对往事的回忆是由他的长子寄来的一封信引起的。长子自“文革”前夕大学毕业就一直在外省工作,从县里到市里到省里,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近来,在省级领导岗位上他自感负荷沉重,压力颇大,所以特意来信向家父请教为官之道。儿子的求教自然是出自一片真诚,作为父亲无论于情于理都应当认真对待。就这样,老人对自己几十年的工作进行了一番检点和思索。
他回忆,在过去漫长的仕途生涯中,特别在肩负重任、手握实权之后,做过一些于国家于社会于人民有利的事,做出过一些业绩。但是这些成绩是由众多的光束集合而成,其中他只有一份而已,他不能贪众人之功为己有。但有几件事,几件做错了的事,则主要是他的,到什么时候他都不将这些推诿于人。每想起这些,他的内心就感到格外沉重。
记得是在他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当时正是“农业学大寨”的年代。有一年,他在山区的一个公社蹲点,主要是带领群众治山治水,想在改变农村的生产条件上干出一番事业。他也是经过一番巡视和调查,同公社党委的几个头面人物研究,决定要让公社西边那条河从两块良田中间流改为靠西面山根底下依山而流。这河有二十多里长,仅此一举即可新造千亩良田。可是这信息一传开,有的群众就说:“人有人道,水有水道,河水喜欢走老道,弄不好要成两条河。”还有的说:“这河自古就这么流,要把它改成良田可不容易,就是填平也是涝洼地,很难成良田。”可公社党委书记却说:“我们就是要想前人不敢想,干前人不敢干的事,县委何书记这是有胆有识的决定,我们不能右倾保守,一定要坚决拥护。”就这样,在全公社进行了总动员,并提出“誓让河水改道,新造千亩良田”的响亮口号,很快把全公社劳力都动员出来,还让县直机关干部轮流下来参战。苦干了一秋一冬一春,挖新河,填老河,终于让“高山低头,河水改道”,新河开出来了,老河填平了,大功告成了,上上下下都欢天喜地。可是,7月中旬连降大雨,山洪暴发,洪水奔腾咆啸而来。果然不出人们所料,新河满是水,老河也被冲开,确实是双河齐流。此时这位县委书记也亲临现场察看,只见滔滔河水,难以驯服,他只能颦蹙眉头,望水兴叹。后来虽经几次改造,新河确是成了主流,但原先的老河始终是一条弯曲的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并未成为良田。每回忆此事,何风老人都很内疚,心像针刺的一样难受,原本是一片好心却办成一件劳民伤财的大错事。他一直认为,这是他为官期间的一种历史性的耻辱,是对当地人民永远还不清的历史欠账。
老人还回忆起另外一件事。那已经是他到市里当市长的时候,在粉碎“四人帮”之后那场“洋冒进”当中,他满怀“大干快上”之志,决心要把市里的工业搞上去,实现“三年大见成效”。他亲自从省里到部里上下周旋,费了好大劲从北京那边要来一个大铸钢项目,说是三年建成投产后每年即可创利税三千万,虽说总投资六千万,可两年就能收回。他把项目要回来就亲自挂帅组织实施,真是说干就干,打了一场由精兵强将参加的大会战。可是工厂建成后有些工艺不过关,原料也供不上,紧接着国家就实行调整和整顿,厂子就这样并未显示出生机。直到他离岗回家的时候,这个厂子已投进了一个多亿,还是不死不活,连年亏损。当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他才清醒地感到当初对技术人才和原料来源考虑得都过于简单乐观。这件事也成了他一块心病,回想起来同样感到心痛。
特别使他感到遗憾的是,他已没有机会弥补往昔的过失,也没有机会偿还历史的欠账了。他也曾想过,儿子如今也居官位,他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儿子圆满地工作,不出或少出些失误,对自己以往的过失能做些弥补,这也算是一种父债子还吧。
所以当儿子来信向他求教时,他就把自己过去“改河”、“建厂”和其他一些“走麦城”的事,都详详细细地写给儿子,最后嘱咐说:当领导办事情决定问题,有三条务必注意:一是要看是否符合人心民意,人民不赞成的事切不可干;二是要看是否具备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不成熟的事切不可干;三是要看是否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只图一时热闹的事切不可干。他在信中还写道:“这些话对于我自己来说,虽已是‘事后诸葛’,但对于后人来说,却是前车之辙,不可不鉴啊!”
他给儿子写完信后,心情似乎觉得轻松一些,仿佛哽在喉间的骨头吐出来,感到顺畅多了。他觉得,这似乎比过去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还感惬意。
父亲是怀着痛楚的心情回忆过去,儿子是怀着沉重的心情在读信听取父亲的教诲。父亲的教诲,是含着痛苦的眼泪总结出来的,所以儿子觉得格外亲切,感到弥足珍贵。他把父亲告诫他的那三条,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纸上,压在他办公桌的玻璃板下面。
就是在读完父亲来信的当晚,他几乎彻夜未眠。
他给父亲写了一封回信,真实地谈了他的所思所想。最后写道:
“如今正处于社会深刻变革的年代,当领导的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新的课题,有的甚至是难题。如果总想显示权威自作高明的话,无论自己怎么有才干,无论个人智商如何之高,也总不免要做错事。我的信条是:既然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就得洗耳倾听孺子话。咱是为群众办事,群众则是上帝,只要虔诚地靠这样上帝保佑,就能免除灾难。这一点我是认定了,请父亲放心。”
当何风老人读完儿子这封回信时,确实有“后来居上”的感觉,他眼里闪出新的希望的光,胸中涌起新的波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