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长沙走马楼又传新发现东汉简牍重见天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2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追踪

  长沙走马楼又传新发现
东汉简牍重见天日
邹蓬王国平
去年10月,长沙走马楼附近曾发现了包括吴简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详见本版1997年1月11日报道)。今年3月,当拆除九如斋兴建科文大厦时,便被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重点“盯住”。4月,当掘土机挖到老土层,几口古井凸现出来,考古人员采集到两片发黑的古代木牍,消息传出,群情振奋。5月2日,考古队正式进场挖掘,日夜奋战,至今发掘出古井36座。根据对古井形制及出土文物的分析,初步推断这36座古井中,有战国时期古井6座、汉代古井17座、魏晋古井4座,其余为唐宋、明清古井。这批古井开口均在一层厚约3米至4米的近现代扰乱层之下。
井内出土文物丰富,有日用器皿、生活用具及建筑构件等。日用器皿有陶鬲、钵、豆、罐、鼎、壶、盆、青釉四系罐、瓷碗、漆耳杯、漆奁等,种类繁多,数量近千件。不少陶器完好无损,制作精良,过去很少发现。漆器色泽鲜明,图案精美,更是少见。生活用具有木制辘轳、木桶、木剑、铁器等。其中木制辘轳为汉代遗物,保存较好,国内罕见,对复原汉代水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构件有瓦当、陶筒瓦、板瓦、滑石脊瓦、滑石砖、青砖等。瓦当出土较多,其中有5件完整瓦当,较为珍贵。一件印有“安乐未央”字样,两件印有“府君高迁”字样,两件饰有卷云纹图案,推断为东汉或魏晋时期长沙府的官署建筑所用。另外,透过出土数量较多的滑石砖和滑石瓦,可以想象当时官署建筑的豪华程度。
重大的发现当为东汉时期简牍。其中编号为J3、J4、J5、J18、J21、J25六座古井中均有发现,数量不一。J3和J4内出土较多。简牍数量达数百片,质地多呈黄褐色或灰褐色,分木简和竹简两种。木简保存较好,形制规整,长度一般为23厘米左右,相当于汉代一尺,即尺牍;宽3厘米至5厘米,厚0.3厘米至0.8厘米。简牍上方文字清秀隽美,有隶书、草书。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1.官府文书;2.名刺;3.练字所书。其中一块简牍书有“延平元年二月甲辰胓十日庚申长沙太守君丞卿叩”字样,“延平元年”为汉殇帝刘隆的年号,即公元106年。从而可以断定这批简牍的时代为东汉中期。
东汉简牍的出土为长沙首次发现,它填补了长沙简牍年代西汉至三国之间的空白。特别是汉简上发现数量较多的草书字体,字迹潇洒娴熟,若行云流水,为世所罕见。这批简牍,不仅真实地记载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面貌,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也为我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和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附图片)
图为长沙新近出土的东汉简牍。这是长沙继70年代马王堆西汉简帛和去年走马楼三国简牍出土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