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规律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规律性
萧体焕毕树祖
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和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搞活大中型企业理论研讨会”,于前不久在鞍山市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和规律性等问题。
与会代表认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是要求整个经济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要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不能简单地把集约型与内涵型、粗放型与外延型等同起来,不能认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将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扩大再生产。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引起一定程度的混乱,而且这种看法在理论上也站不住脚。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原来专用于农业生产部门,是指农业生产中的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外延与内涵扩大再生产通常用于工业生产部门,外延扩大再生产是以向生产的广度发展为特征,内涵扩大再生产是以向生产的深度发展为特征。这两组有联系的概念虽有其相近的一面,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1)二者的涵盖面不同,集约经营这一概念大于内涵扩大再生产;(2)二者的实现途径不同;(3)二者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同,集约经营具有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必然要增加产出的特点,实质上是追求经济效益。
有的学者还深入辨析了集约经营的内涵,认为集约经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农业经济中的集约经营是狭义的集约经营,而适用于“整个经济”的集约经营是广义的集约经营。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来看,在农业中,导致从粗放耕作向集约耕作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稀缺性对耕种者任意扩大耕地面积的制约。广义的集约经营是指在社会需要的产品生产遇到生产要素稀缺性制约的情况下,将相对不太稀缺的生产要素,集中于相对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使后者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以增加产品的生产,尽可能保证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经济的增长。
与会者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质上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方式问题,它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许多学者着重谈到以下几个规律:一是经济发展阶段规律的要求。经济增长是有其客观发展阶段的,我国当前已经到了由基本侧重于数量的发展和粗放型经营逐步进入一个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化经营时期。二是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特点,转变到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要求上来。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目前学术界虽对这一规律的认识还未形成共识,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则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遵循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既不能单纯为了产值和速度,也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有的代表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增长的基本趋势可以概括为五个规律,即要素替代规律、结构转变规律、速度变化规律、机制更新规律、效益提高规律,增长方式转变是以这些增长规律为依据的,并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增长方式转变将是一个自然的经济变化过程。在中国,未来10年至15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客观必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