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关于企业资本经营方式的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2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专论

  关于企业资本经营方式的探索
毛健
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开展资本经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的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资本经营,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经营方式,已现实地融入我国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资本经营,实质上是通过资本的运动和资本形态的变化,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资本以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形态存在,但它并不固定在某种形态上,并且它采取哪种形态对其本身并不重要,因为它仅仅以货币、生产资料、产品等为载体,目的是要获得比其自身更大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过渡,企业也逐渐由原来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企业不仅要生产产品,而且要推销产品,产品能否卖出去,能否实现其价值,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否继续进行,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利益。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功能的不断强化,这种生产经营型的企业又要逐步让位于资本经营型的企业,因为资本经营才最集中地体现了资本的性质,而企业只有进行资本经营才能真正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跃出了生产经营的购买、生产、销售三阶段,它不再囿于既定的循环过程,而是把生产、经营、产品、生产资料都作为资本增值的中介,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乃至资本的重新组合,来实现资本的增值。企业由生产型过渡到生产经营型再转到资本经营型,实际上就是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资本经营真正把企业经营活动转到了市场机制上来。
资本经营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这是资本经营的前提。集约经营,规模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这是资本经营的基础。没有两个根本性转变,资本经营无从谈起;而资本经营的发展,又反过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并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消耗型、效益低下、企业保本都很困难的经营状态,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重要的催化作用。
企业资本经营的几种方式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一些企业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掺杂了资本经营行为,许多企业的经营活动已经或多或少地含有资本经营的因素。虽然这些实践还是孤立的、零碎的,但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把这些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归结起来,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资本经营的方式:
(1)优化存量资本。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开工不足,资产闲置严重。有些企业虽然能维持生产,但存量资本的结构、比例也不合理,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难以为继。因此,进行资本经营首先要优化存量资本,把现有资产最有效地利用起来。从企业内部看,要确定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合理比例,使这三种职能资本能够各自以较优的存在形态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形成良性循环。要调整直接生产过程和购买、销售两个流通过程的关系,购买原材料的价格高低、质量好坏,不仅影响直接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而且关系到产品的成本价格和盈利水平;销售产品是否顺畅,以及产品销售价格的高低,既与直接生产过程能否继续运行有直接关系,又与资本价值的实现有直接关系。针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应更加重视购买、销售环节,集中更多的力量放在两个流通过程,以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要加强管理,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运行效率;必须重视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掌握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同时,企业不仅不能吊在一类产品上裹足不前,要进行多角化经营,而且要促进主业和从业的不断转换。根据市场需要,如果主业需求不足,经营困难,而从业供给不足,经营空间较大,就应不失时机地转向从业,并迅速扩大从业的经营规模,以实现产品的市场替代,从整体上保证企业的资本增值。从企业与外部的关系看,企业自身难以盘活的资产,可以通过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以出让经营权换取资本保值和增值;可以通过分立经营、债务托管等方式,在不改变产权关系和资产负债的情况下,启动闲置资本。
(2)扩充增量资本。不断追加资本,是资本经营的内在要求。因为追加资本不仅可以扩大资本规模,而且会带来资本质量的不断提高(追加资本往往带有更高的科技含量)。扩充增量资本,一方面要靠企业的内部积累,企业资本经营所获取的剩余价值,除了满足职工的物质文化需要,维持简单再生产之外,总有一部分要不断转化为新的资本,并入生产过程中,通过扩大再生产实现更多的增值。另一方面要靠外部资本的进入,企业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方面融通资金,以贷款的方式扩充增量资本;企业之间进行联合,引进其他企业的资本(或以价值形式或以物质形式),对现有设备、工艺等进行技术改造,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通常所说的“嫁接改造”是其典型形式;企业出让部分产权或全部产权,换取接收主体更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即以被兼并扩充增量资本;企业接收和收购其他企业的资产或股权,即以兼并支配更多的资本,或通过“母子公司”的参与制控制更大量的资本等。
(3)资本集中。通过多种方式聚集其他资本,迅速扩大资本的规模,这是资本集中的基本特征。资本集中尽管从静态上不能增大整个社会资本量,但却可以使单个资本突破自身的限制,达到相当大的量,进而从动态上增加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是资本经营的要求,也是资本经营的结果。在市场竞争中,资本经营以资本达到一定规模为前提,一般情况下,越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其单个资本的量也就要求越大,否则难以进行有效竞争;而资本规模越大,资本经营的效率一般就会越高(当然,规模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成了规模不经济),资本经营又推动了资本集中。在一定意义上说,资本经营就是资本集中的过程。资本集中一般适宜于拥有优势产品,发展潜力强劲的企业,通过兼并、控股、委托加工等资本集中方式,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优势产品大批量生产,从而不仅能够获取较多的利润,并且为新一轮产品的研制开发创造了条件。实施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壮大企业实力,加速资本集中,是资本经营的一个重要方式。
(4)资本分散。资本经营的目的是实现资本增值,无论是资本积聚还是资本分散,都要以资本能否增值为转移。对某些企业来说,资本分散也是资本经营的一种方式。如吉林省四平市油脂化工总厂,为了摆脱债务沉重、经营困难的窘境,一分为五,与德国汉高公司合资组建了四平汉高股份有限公司,与三九集团合资组建了食用油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职工集资入股组建了北辰油脂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日化车间独立经营,总厂所剩部分继续探求经营出路。这种分立经营,盘活了资产存量,增大了资本总量,使企业出现了新的生机。在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资本分散不失为一种搞活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有效手段。即使资本分散后,有部分资本仍不能发挥效用,但只要有一部分资本能够运营起来,即通常所说的“活一块、死一块”,也应该积极施行。因为毕竟有部分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不至于全部闲置和浪费。
(5)要素流动。资本总是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并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和流动来实现资本增值。要素流动实际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流动,即不断地由生产资料、劳动力转化为产品,再由产品通过货币这个中介,转化为生产资料、劳动力的过程,这是人们早已认识到了的。一种是超出生产过程的要素流动,即为了资本增值的需要,要素脱离某一生产过程,流入另一生产过程甚或改变要素的形态。这是人们仍较陌生的。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后一种要素流动更为重要。一是企业把所处的黄金地段腾出来出卖,变现后易地重建,企业在保持原有生产规模的同时,又获得了一部分资本剩余,在流动中实现了资本增值。二是企业转让厂房、设备、地产等固定资产,使企业的资本金得以收回,再投入到其他领域进行运营。三是破产拍卖,把能收回的资产收回来,保全一部分资本,使之不完全损失,用保全的部分资本再经营、增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