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绍兴人的底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2
第7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绍兴人的底蕴
刘力
很久以来,只知道绍兴有几处独特的景点,少年求学时读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脑中印象便是穿长衫的孔乙己和“茴香豆”。
踏进这座城市,始觉客观存在的内涵远不只这些,而到游程结束时,更能感悟其底蕴,古老文化与现代气息浑然一体,那般和谐,那般熨帖。
出杭州一小时,略显陈旧却不乏特色的绍兴火车站便入眼帘。“买张旅游图吧?”交易做定,那位大爷竟不厌其烦地说开了:“没到过绍兴吧?这儿有鲁迅路、兰亭、禹陵、沈园、鉴湖……”话比图还直观,而我所付,仅仅是买了那张地图。
原以为市场经济商品时代,恐难寻觅朴实、憨厚的“闰土”,想不到“闰土”的身影却始终相伴。闲坐咸亨酒店,不收门票,没有景点拍照费,更无触景生“钱”。一盘茴香豆、一碟菱角、一碗煮花生,价钱仅八元,老板还直说,“外地人来做客,哪能多收侬钞票!”坦诚之情清澈见底。后楼观景,古朴楼台洁净且略带奢华的洗手间也分外好客,寻不到点滴铜臭。
游尽百草园,走进陆游留下千古绝唱的沈园。园内一片幽静,并非游人稀少。那残垣断壁上的《钗头凤》诱人驻足轻声吟诵:“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时,人的思绪会回到八百年前,想起那位多情易碎怀才不遇的南宋诗人陆游。
沈园午餐,好客的店主先递出价目表,又告游人简单用餐,多留时间观景赶路。三个人要了两碗蛋煮面,仅花三元钱、半小时完事。同刚在餐桌上结识的游友合乘的士到禹陵,既经济又实惠,司机说,对外地人我们服务更周到。
禹陵好洁净,门票背面印有市民文明守则,寥寥十六字,把绍兴百姓的心境昭示得明明白白。再借此心情游览留存书圣王羲之真迹的兰亭便显格外轻松。从卧龙山下来,沉浸在越王台的遐思之中。记得曾在某城问路,竟还须付咨询费,对比之下不免让人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有人说绍兴景如诗如画,这再恰当不过,且不说市区街道连绵不断的青砖瓦房,窄巷里爬出的青藤,像首老歌平静悠长,单就绍兴人的诚实热情,便足可让你爱上这座城市。
绍兴的人文景观很多。保佑桥畔有周恩来祖居,笔飞弄里有蔡元培故居,东浦镇头有徐锡麟老屋,正街立秋瑾铜像。人文景观多崇尚自然、清雅,风景婉约秀美,延续着历史,延续着涵养,绽露底蕴,千百年过去,绍兴人如同那些景点一样,散发着原汁原味。畅游之中能谛听历史之声,又能感悟今人之精神,让人觉得古城神韵与市民风采集于一身,丰厚而悠长。
结束一天的旅程,披夜色坐在火车站候车椅上,我还在想,尽管经济发展难免会失去些传统,但保持固有特色,仍能让小桥流水的江南特色馨香浓郁。
绍兴,我倾慕您的内涵您的底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