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麦田里比高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4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耕地面积有限,粮食生产紧迫,高产粮食不用科技怎么行?为此,老哥俩较上了劲儿——
  麦田里比高低
吴麟
400多户人家的河南省修武县张弓铺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村。70多岁的常树民是有名的“种粮能手”。村里都照着他的“秘诀”侍弄庄稼。
偏偏有个乡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发出挑战,说要想高产粮食不能再靠经验,必须靠科技。他是常树民的弟弟常树强。
1994年,兄弟俩的粮田紧靠在一起。哥哥问弟弟:“你说的‘科技’是啥东西?”弟弟说:“就是土壤‘吃’啥,小麦生长期间需‘吃’啥,俺就满足啥。”哥哥笑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看呀,巧种地不如俺多上粪。”弟弟傲劲上来了:“不信咱俩比试比试。”兄弟俩较上劲了。
这年冬天,弟弟在薄地实施了科技种粮,却因对土壤检测分析不全面,氮肥使用不当,小麦长势不佳。夏天收麦,弟弟的小麦亩产325公斤,哥哥的375公斤。过完磅后,哥哥冲弟弟一笑:“你的‘科技’哪去了?”
弟弟不服。第二年,弟弟请来了省农科院专家“出诊”,并依据小麦品种和薄地缺养分的实际状况,施用科学搭配的专用肥料,每亩只施肥50公斤。哥哥在家中的地里每亩用了50公斤磷肥,不放心,每亩又追加了50公斤碳铵。
春天,兄弟俩一块到地头察看苗情。表面看哥哥的麦苗长势很旺。弟弟拔出一棵苗指着说:“你的麦苗外观很绿很旺,实质根部很细弱,产量上不去。”哥哥说:“你尽瞎说,收麦的时候你就知道谁的产量高了。”夏天收麦,哥哥的小麦亩产还是375公斤稍出头,弟弟亩产却合450公斤。过磅之后,弟弟叉腰了:“哥,这回你该服输了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