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理想·勤奋·成就——记澳门基金会管理委员吴志良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4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人物长廊

  理想·勤奋·成就
——记澳门基金会管理委员吴志良先生
本报记者王荣久
记者来到澳门后,不时听到人们对吴志良的评论:
他有股韧劲,决心啃下研究澳门历史、文化、政治这块硬骨头。
一位学者说,认真总结澳门,把对澳门各领域的研究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发展阶段,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前进的挑战。吴志良走过的路,表明他在这场挑战中是强者,是优胜者。
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说,要知道,他才33岁,他所做的事,所取得的成绩,可用“年轻有为”来概括。
别看他年轻,也不太善言谈,可由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使他成了如今澳门政府机构中,职位最高的一位以中文为母语的华人官员,但他的单位是“事业单位”。
吴志良年轻,但志向远大。他对记者说,要立志填补“澳门学”研究中的空白,打破“澳门文化沙漠论”。他说,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将发现的一个个独立甚至孤立的绿洲,有计划和系统地逐步连接起来,形成一片,使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自己已置身于绿洲之中。由此他们确定其工作宗旨是,思考澳门,研究澳门,推介澳门。这话说起来容易,真的干起来,没有点韧劲,没有点吃苦精神,没有点坐得住、不被窗外形形色色的诱惑所动的本事,是无法办到的。
吴志良出生在广东连平县,至今在他的身上仍能找到客家子弟特有的坚忍、耐劳的传统。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有咸鱼就米饭,就很满足了。1981年能考上北京外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靠的是天资和勤奋。1985年毕业后即赴葡萄牙,先后在里斯本大学文学院和葡萄牙天主教大学法律专业进修。1988年回到澳门,先干了一段记者工作,后进入澳门基金会,并在东亚大学兼职教授葡萄牙历史和文学。工作中又考上了南京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
吴志良在开发高品位的澳门社会研究的矿藏中,取得了在同龄人中不多见的成绩。一本《东西交汇看澳门》集纳了他几年的研究成果。《澳门政制》和《青年与澳门未来》则表明他的研究已向纵深发展。《葡萄牙投资环境》使葡萄牙人都要佩服。《葡萄牙印象》写出他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驿站。几本译著表明他的外语水平。由他主编的《澳门论丛》、《新澳门论丛》、《濠海丛刊》、《澳门法律丛刊》以及参与主编的《澳门总览》、《澳门丛书》等,更向人们展示了他的工作量。
吴志良以年轻人特有的敏锐思考澳门问题。他大声疾呼,澳门要赶快培养人才。他说,“澳人治澳”,没有人才行吗?平稳过渡不是句空话,要有人干呀。他的长处是,不仅口头说,而且注重实干。他利用澳门基金会的有利条件,在育人上下了一番功夫。写文章、出书,这是广义上的育人。同时,他主持基金会增加奖学金,鼓励澳门学生攻读硕士、博士,鼓励澳门学生报考祖国内地大学。请看这组数字:从1994年至1997年,澳门基金会已推荐516名学生报考内地大学,其中299名考中硕士生,24人考中博士生。澳门基金会在1988年2月收购澳门东亚大学后,已把该大学办成一所颇具规模的高等学府,大部分毕业生留在澳门服务。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吴志良在成绩面前却平静地说,我做的不过是“打基础”的事,有的只是“开个头”,以后需要更多的人投入进来,开拓,开发,前进。澳门的事还多着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