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6阅读
  • 0回复

昃臣道8号的变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7
第4版(要闻)
专栏:“港人治港”印象

  昃臣道8号的变迁
本报记者戴岚
昃臣道8号,港岛中区的立法会大楼。
80多个暑去秋来,如今,人们说它“变”了。
那绿荫掩映的大楼牌匾,昔日是:立法局大楼;今朝为:立法会大楼。再看会议厅内,往昔主席座位后面的港府徽号,已被紫荆花图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代替;主席坐椅上的皇冠标志,亦已拆卸下来存放于博物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咖啡色的主席坐椅。还有变了的是,走进这座大楼的60位临时立法会议员,全部是由港人自己选举产生的。
曾几何时,当首任港督钵甸乍根据英女皇特许令设立法局,1844年举行首次立法局会议时,立法局由包括兼任主席及议员的港督和3名官守议员组成。至1879年,在港英华商的强大压力下,港督轩尼诗才委任执业大律师伍廷芳为临时议员,稍后委任为首位华人立法局议员。而立法局内的非官守议员,由1850年的两人增至1985年的46人,却经历了135年的漫长历程。但无论是官守议员,还是非官守议员,都得经港督委任。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港英政府在140多年间没有赋予港人民主概念和循序渐进的民主制度的情况下,却企图在12年的过渡期内来个重大转变,必然遭到各方面的反对。1992年末代港督上任后,推行“三违反”的政改方案,更令本来可以畅通无阻的立法局“直通车”安排成为泡影。
就是在这座大楼,1997年6月28日上午8时许,持续了76小时的“马拉松”式会议宣布结束。香港传媒评论,由此结束的不仅是拥有154年历史的港英立法机构的最后一次会议,亦宣告了香港殖民统治旧时代的终结,“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时代的来临。
在这个新纪元已经开始的时候,记者数次涉足大楼,亲身感受到每一位议员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全情投入涉及特区运作的立法、质询、辩论、任免等诸项工作中。
7月3日,香港特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4位临时立法会议员在秘书处的安排下,冒雨参观立法会大楼和位于万国宝通银行大厦的办事处;
7月8日,特区行政会议通过《1997年入境(修订)(第5号)条例草案》后,为临立会议员安排特别简报会。随即,内务委员会举行特别会议予以跟进,成立《1997年入境(修订)(第5号)条例草案》小组委员会。会议从下午2时30分开始,持续到深夜11时15分;
7月9日中午12时,临立会全体议员签署效忠特区确认书。12时30分,召开内务委员会会议。下午1时30分,《1997年入境(修订)(第5号)条例草案》小组委员会举行会议。2时30分,举行临时立法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直至深夜11时10分。
临时立法会运作一个月来,审议通过了《1997年入境(修订)(第5号)条例草案》、《联合国制裁条例》等数项法案;对原港英立法局在最后一次会议上匆匆通过的有关劳工问题的数部条例,进行了辩论、审议;选举产生了临立会18个事务委员会正、副主席;为有助于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尽早开展工作,发挥功能,在7月23日举行的临立会全体会议上通过议案,同意委任香港特区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推荐的15位人士为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非常设法官……
正如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所言,特区成立不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议员们有一种紧迫感。而在这座大楼从业两年多、原本就任立法局秘书处公共资讯高级主任的钟蕙玲小姐告诉记者,临时立法会的工作才只是一个开头,以后的工作会更繁忙。当记者问及“与从业立法局的感觉是否一样”时,钟小姐微笑着告诉记者:“立法局秘书处的300多位同事,全部过渡到临时立法会秘书处,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职能、程序各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不一样。”已经在这座大楼担任了4年多保安的钟伯,也有同样的感觉。他说,只是现任议员多了亲切感。钟伯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从他脸上的神色可以看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