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5
第9版(理论)
专栏: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

  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
曾培炎
内容提要:
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既是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我们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搞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和正确掌握在全局范围内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这包括:坚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各方面利益关系;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
真正做到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努力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为此,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注意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提高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用这个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做好各项经济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邓小平同志关于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
(一)
邓小平同志认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尊重社会经济规律。他反复强调:“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早在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把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作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原则提了出来。80年代初,他在设计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时指出: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把目标定得不切实际。“目标确定了,从何着手呢?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这里讲的“对内开放”就是改革。邓小平同志强调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是完全正确和极其重要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之间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东西,是经济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是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搞好经济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我国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表明,要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正确地反映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按经济规律办事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发生失误,忽视甚至违背经济规律,特别是1958年脱离实际,搞“大跃进”、人民公社,盲目追求“一大二公”和高指标,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以及价值规律和按比例发展规律,结果给经济建设造成重大损失。文化大革命更是走向了极端。邓小平同志指出:“建国以来我们犯的几次错误,都是由于要求过急,目标过高,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结果发展反倒慢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建国以后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以及相应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大成就。历史表明,什么时候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什么时候经济建设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违背和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什么时候经济建设就会遭受挫折。
(二)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我们做经济工作,对各种经济规律都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弄清楚各种经济规律之间的联系及其作用的特点和方式。但由于我们从事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因而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研究和正确掌握在全局范围内起主要作用的经济规律。
坚持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这是认识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首要问题。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特点。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和亿万人民的意志,是中国走向繁荣强大的根本保证。二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这就决定了指导和组织经济建设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任务。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两方面含义,清醒地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才能避免片面性。我们要看到,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比较发达阶段,要经过长期艰苦奋斗,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在这个历史阶段中,“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有比资本主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优越性,使经济发展得比较快,人民生活逐渐好起来,国家更加强盛起来。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行规律的特点和要求,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积极奋斗而又分步前进的思想。同时,应当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点,有自己的规律,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和对待。
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总体上说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同时,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判断出现失误等原因,形成了那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优越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必须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水平的规律,合理调整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的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解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还要为下世纪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同坚决地、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分不开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是中国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同样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闭关自守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与世隔绝,拒绝学习和利用别人的长处,只会导致停滞。我国是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大国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要谋求发展,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技术、科学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与合作,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正确处理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特点和运行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作用范围逐步扩大,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价值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就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可以从总体上自觉运用客观经济规律,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表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不应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单纯强调一个方面,轻视或者忽视另一方面,都违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都不利于改革和发展。
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方面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要求我们在经济工作中注意综合平衡,不能顾此失彼。邓小平同志说:“没有按比例发展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确实可靠的高速度。”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把收入与分配、积累与消费、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重大关系协调好。当然,比例和协调是相对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发展是硬道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应当在提高效益、质量和不断优化结构的基础上,求得经济既好又快地发展。同时,要正确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统筹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运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邓小平同志说:“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从商业角度考虑签订合同,有利润、能创汇的就签,否则就不签。应该排除行政干扰。”他还指出:“我们定下了一个雄心壮志,定下了一个奋斗目标,就要去实现,不能讲空话。还是以前的老话,经济工作要越做越细。”我们要按价值规律和其它经济规律办事,就必须学会善于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利率杠杆和效益原则管理经济,绝不能违背经济规律靠行政命令瞎指挥。要搞好经济核算,降低消耗,减少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同时,还要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要加快经济立法,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规范各种经济关系,规范和约束经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
(三)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于重要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经济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真正做到按经济规律办事,就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努力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一是认真学习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深刻地揭示和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江泽民同志《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识和探索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江泽民同志的有关论述,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
二是注意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蕴藏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运行中,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认识经济规律,必须甘当小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及时把分散的、零碎的现象和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指导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推动实践的发展。我们要自觉地把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真正当作理论联系实际,探索、总结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既注意掌握和运用普遍存在于一般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又注意探索、掌握和运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经济规律;既注意大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又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20年来的新鲜经验;既注意不断提高认识经济规律的思想水平,又注意经常地及时地把新的科学认识转化为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才能按经济规律办事,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更大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