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正阳”之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5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正阳”之气
周云武
儿时听过一些关于鬼的故事,便有些怕鬼。但奶奶说“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也便增长了些不怕鬼的胆量。
后来读《陈鹏年吹气退鬼》的文章,竟坚信世上即使有鬼,也并不可怕了。文中说,有一女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陈于此危难之际忽生一念:“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鼓气向鬼吹去。未料人的正阳之气远胜于鬼的阴邪之气,气到之处,女鬼“顷刻如轻烟散尽,不复见矣”。这故事无论真假,于我却很增加了精神动力。我想,倘若真有鬼向我吹来冷气,我也学着陈氏的样,鼓气吹去,总可免去灾害的。只是这许多年来,我却从未见过鬼的模样,自然也没有过“吹气退鬼”的壮举。
最近,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女友,给我诉说了一段“历险记”,使我对“退鬼”之说,有了更深的理解。女友外出办案,深夜才归,行至一僻静处,突然跳出几个“饿鬼”,抢走了她的钱包,还用刀架着她的脖子,要她随他们到路旁小山上去。危急之时,女友忽然冷静下来,亮明身份,严正斥责此等恶劣行径。正义所至,邪恶让开,“饿鬼”们居然放了她,落荒而逃。当年陈鹏年先生吹气之前,或许并不知道人之气居然可退凶恶之鬼,危难之际才贸然一搏,可谓意外获胜。这位女法官危急之时,善于运用法律的威力,以正义之气“退鬼”,可谓有勇有谋,其胆识比陈氏更高一筹,是颇令人敬佩的。
大凡“鬼”一类的东西,“青面獠牙”,颇为吓人。胆小的人,被其“模样”和“淫威”吓得魂飞魄散,早已忘却了自己还有“正阳”之气,只得忍气吞声,听任摆布折腾。那些受辱遭欺也不反抗,眼见不义也不制止,别人勇为也不相助的人,许多就是不晓得正阳之气的威力。有的人尽管心里暗暗地愤愤不平:“这世道!这恶魔!不得好死的!”可就是说不出声。这些年,有些场所邪气颇盛,也正是不敢出声的人多了一些。有时候,某个单位一下子暴露出几个腐败分子,有的人便感到颇为震惊,我对这“震惊”是有些不解的。腐败分子无论怎样狡猾,但他们从始行不义到多行不义,就一直没人发现?有些胆大的“蛀虫”,建洋楼、养“小秘”,任意挥霍,肆无忌惮,周围的人就一点也不知道其劣迹?一点也看不出其正当收入与非正常支出之间的问题?恐怕不是!根本的原因,还是害怕邪恶势力。
其实,鬼就是鬼,无论怎样地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终究是邪恶的东西,一遇正义,便“顷刻如轻烟散尽”,强硬不了几下的。鬼之类也并非没有一点自知之明,他们害怕正义、害怕阳光,即使屡有所获,心里也时常出着“毛毛汗”。所以,他们只能运用欺诈的手段,寄希望于组织、群众、他人不懂得“正可退邪”的道理。我们说,整顿党风、治理社会风气,要发动群众,就是要让群众看到自己的“正气”之力,去识破欺骗,揭露阴谋,打击邪恶。
当然,对任何人来说,要战胜邪恶,自身需有底气。所谓“正气在胸,则百邪不敢犯校”,为人至大至刚,顶天立地,才底气足、正气盛。倘若平时不注意修养,不积累“真气”,花天酒地,贪图享乐,一旦“鬼气”吹来,自身根本提不起“气”来,早早地“软”了下去,只好被“鬼”吸了去,作“鬼”的营养液,或与鬼同流合污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