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藏北风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5
第12版(副刊)
专栏:

  藏北风情
赵云雁
去年7月,我鼓起勇气,去圆西藏梦。为了能看到沿途的风情,我从格尔木乘大巴进藏。
高原落日晚。直到晚上九点多钟,西天仍燃着落日的余辉。车上摇摇晃晃,我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清晨,早已过了鬼门关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境内了。眼前是一片宽阔的牧场,牧草青青,不见一棵灌木。经过夜间的小雨,牧草显得格外葱绿,就连空气也似乎格外清新。四周的座座雪山,莹洁如玉。公路东侧的草原上,行走着三位服饰艳丽的藏族少女,每个人的头上都顶着一块鲜红的头巾,格外的醒目。她们身后,是两座冒着缕缕炊烟的毡房,前方是一片正在吃草的牛羊。衬着东方的晨光曙色,这本身就是一幅清新优美的图画。一进藏北草原,这景象就令我惊喜不已,赞叹不已。
车前行,很快赶到了藏北第一座古镇那曲。这里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是一座驿站。和平解放之前,这里乱石荒滩,只有一片藏式土房,如今楼舍林立,已成为一座新兴的整洁城镇,是那曲专区政府的所在地。每天都有上千的来往车辆从这里通过。这里民风古朴,那些藏民大都穿着传统的服装,保留着传统的风俗。男的一般都穿鞋戴帽,扎着头辫,衣袖半袒,腰间挎刀。妇女一般都穿着毛裙,戴着头饰。他们一个个肤色黧黑,衣裙上带着片片油渍,在街上见了,会对你投下和善的目光。如果你走进他们家中,将会受到热情款待。
听说被藏民视为神湖的纳木错,就在那曲境内,我便在这里下了车。这里海拔在四千五百米以上,平时就是呆着都感到呼吸困难,不知那些内地来的干部和战士,是怎样长期在这地方生活和工作的?因去纳木错湖交通不便,没有去那里的汽车,我只得继续上路。站在公路边,好半天也没搭上去拉萨的车,心里很是焦急。可巧这时有几位公安战士在一边的墙上贴宣传标语,有位女战士得知我的情况,主动答应帮忙。她立在路边,熟练优美的一打手势,一辆大林肯轿车到路边停下。坐在车后的是一位穿着西服的年轻藏胞,经商量,同意捎我到拉萨。这位热情潇洒的女公安战士,老家是内地青岛,我对她真是感激不尽。坐在车内才得知,这位年轻的藏胞是位个体公司老板,主要经营皮货和药材,老家在那曲,公司在拉萨,这一段路常跑,这辆轿车也是他自己的。我听后感到很惊讶,这么豪华的轿车,就是在内地也不多见,想不到改革开放给西藏地区也带来如此巨大变化。
轿车在黑亮的公路上跑得又快又稳,坐在车内感到十分舒适。我仔细观察沿途的景物,公路两侧牧场上的一群群牛羊,还有那草地上的一座座毡房土屋,飞快地往后闪去。不时可以看到,路旁零零星星立着的藏族男女,一个个单手托起小篓,简直像雕塑一般,那是在向过往的车辆卖土特产。这里产的蘑菇野果都很好吃。车到前面的一处坏路面放慢速度,车轮在泥水里打滑,最后只得停下来。我们车上的三个人下来推,也无济于事。这时,附近路边干活的七八个藏民,慢慢走来,一个个不声不响地下到泥水中,帮助推起车来,衣服鞋子弄上泥巴也不顾。这么一来,还真的把车推了上去。我坐在车内,隔着玻璃还直向他们摆手致谢。他们见我们坐的车开动了,一个个露出了笑脸。他们是这样的善良,又是这样的纯美。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干净的人!
车前行,偶尔看到公路边上,有边走边仆地长拜的僧人,据说这是去拉萨朝佛的,有的要走上千里路。右侧又出现一座高高的山峰,上面积雪皑皑,云雾笼罩,显得十分神秘。这便是被当地视为神山的念青唐古拉山。山下的路旁,矗立着高高的经幡,地上还堆放着码尼石。乘车的藏胞路过这里,时时探窗抛撒神卡,祈祷吉祥平安。车后的藏胞老板告诉我,神山的后面,便是神湖纳木错,那是世界上最高的湖,湖水湛蓝如天,湖中岛上,牧草青青,天鹅成群。每到羊年,远近的藏胞都到那里转湖朝拜。纳木错真令我神往。
车过当雄,公路两侧的草原变得更加美丽,一条条小溪,一片片野花,一群群牛羊。往前行,条条小溪汇成一道小河,河水越来越宽,水流也越来越急,这便形成了龙堆河。到了羊八井,河两岸已见树木,并种有一片片青稞小麦。越往下行,河谷变得越宽,杨柳成荫,金黄的菜花铺地连片。我看到路旁一对美丽的藏族妇女正在收青稞,她们服饰干净,衣裙素雅,一弯一立,弯者挥镰,立者抱麦。她们眼下是河谷,头上是蓝天白云。这一幅藏北生活图画,多么富有诗意,过去只有在画上看到,现在却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大约走了五个多小时,路的左前方,奇峰突兀耸立,怪岩皴裂裸露,这是一座古老的山。转过此山,是一片平地,一株株粗大古树,扭曲多姿。拉萨古城在望。美丽的藏北草原,一幅幅风情画,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