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这真是个奇迹”——记巴特海拉主渠的中国建设者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这真是个奇迹”
——记巴特海拉主渠的中国建设者们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王南
巴特海拉主渠坐落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斯瓦特地区,对该主渠的修复改造是斯瓦特地区盐碱地控制及改良工程的龙头项目,完工后将有利于斯瓦特地区43万多英亩农田的灌溉、防洪和排污,使粮食产量翻一番,每年可为当地净增国民收入8亿多卢比,直接和间接受益人口达1000多万。
该项目总投资为2366万美元,由中国中地公司承揽,铁道部第十八工程局四处承建。但首次出国承揽项目的中方建设者们经验不足,又面临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与外方人员协调不顺等诸多实际问题,致使工程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在项目接手后超过1/4工期时只完成不到5%的工程量。巴方业主和项目贷款方亚行驻巴总代表对此感到不安,甚至一度要与中方终止合同。工程进展不顺利的确给中方建设者们带来不小的压力。
但是,他们并没有被一时的挫折所吓倒,而是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努力克服困难,积极想办法,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挽回不良影响。经过认真研究,他们选择工期内唯一的一次主干渠停水期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从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2月5日的停水期间,他们分兵把守,各司其职,共投入29个队,组织1500多名巴方劳务人员,动用各型设备450多台套。由50多名中方人员和1000多名巴方人员组成的建设大军披星戴月,全力以赴,奋战在忙碌欢腾的工地上。
年近六旬的施哲生工程师为获取一个个施工数据,起早贪黑,跑遍了工地的每个角落。王灵钟是个去年才毕业的大学生,负责工地送水送料的任务,常常忙得不分昼夜。
截至今年1月30日,经过历时42天的会战,中巴建设大军克服了两度下雨造成的不便,以及其它种种困难,共浇筑混凝土1.7万多立方米,砌石2万立方米,挖掘土方近22.7万立方米,整个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举完成主干渠的边坡衬砌、高边坡、五座桥、泥沙射流装置、主渠清淤和渠首分水墙、挡土墙冲砂闸等一些无法带水施工的工程以及配套工程,共计14项,使工地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中方项目经理王殿坤谈起感想时说:“不怕苦,不怕累,敢打硬仗、恶仗,这是我们一贯的作风。它终于在异国的工地上发扬光大。”
当地一位名叫马齐姆·夏的年长村民告诉记者,这条渠是本世纪初英国人开挖的,经过近百年风雨冲刷和长年失修,早就不成样子了。感谢中国为我们干了件好事!来自西方国家、受雇于巴方业主的工程监理一向非常挑剔,这回面对工程的进度快和质量高,不住地说着“OK!”“OK!”。原以为能在停水期完成1/3工程量就不错的巴方业主和亚行驻巴总代表,看到工地发生的变化后由衷地感叹道:“这真是个奇迹!”(本报伊斯兰堡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