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引导各族人民前进的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8-25
第3版()
专栏:广大人民热烈讨论宪法草案

引导各族人民前进的力量
徐柄春
几天来,从这座内蒙古人民关注着的蓝色之城——呼和浩特,不断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由七月二十七日下午起到七月三十日,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以无比喜悦的心情学习和讨论了宪法草案。
在全体代表中,包括十个不同的民族。这个会议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李扎根是从老革命根据地来的。他记得从抗日战争开始后,有很多革命工作人员在花子山盘龙沟一带组织群众打日本鬼子,日本鬼子在那一带杀人放火,有不少干部死在日本人手里,因而他深刻地懂得,今天人民得到的权利,是那些在抗日战争中和同国民党反动派艰苦斗争中牺牲的先烈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说:“我们不能让烈士们的血白流,一定要好好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曾经到过苏联的农业劳动模范莫日格策说:在解放前也有过宪法,但是那是压迫人民的宪法。现在我们的宪法草案中规定了人民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并且还给我们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远大目标,按照宪法草案的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在先进民族汉族的帮助下将逐步过渡到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
宪法草案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规定国内各少数民族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各民族特点发展本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对于这些规定,乌兰察布盟的人民代表旺庆苏荣体会得非常深刻。解放后乌兰察布盟人民结束了过去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悲惨生活,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贫困面貌。最可以说明这个情况的是在一九五三年这个盟的牲畜数已经比一九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三十七点二;生产的发展也带来了文教卫生事业的发展,一九五三年全盟的学生比解放前增加了二十倍。在医疗事业方面已经有了一所医院、五个卫生所、六个保健站和三十五个接生站。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得现在的草原出现了人畜两旺的气象。旺庆苏荣感激地说:“这些都是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得到的,有了宪法,就可以保证我们少数民族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里生活得更加幸福。”
在代表们的发言中,充分显示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这个信心在著名的牧业劳动模范胡和勒泰的发言里集中地表现出来。这位从十一岁就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给牧主当奴隶,一直到共产党解放了草原的时候才有了人身自由的牧民,在一九五○年打羊草时,他和过去临时互助的四户牧民组成季节性的打草互助组。当时共有三十二头牲畜、十九辆车。当呼伦贝尔盟人民政府贷给他们四百只羊时,他们就决定把季节性的打草互助组改变为常年不散的互助组,把四百只羊作为公共财产,共同经营。由于组织起来,集中地使用劳动力,战胜了风、雪等自然灾害,胡和勒泰互助组的牲畜在一九五一年冬天和一九五二年春季的暴风雪中没有损失过一头。他们还注意改良牲畜品种。组织起来后,胡和勒泰牧业生产互助组的生产是大大地发展了,到今年全组已有十三户人家有牲畜一千五百多头。组内生活也普遍大大提高了。依照各种条件和自愿的原则,现在他们已经成立了牧业生产合作社。胡和勒泰根据他生活上的体验在发言时说:宪法草案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保证。现在,我认清了牧业生产合作社的发展前途,增加了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在讨论中发言的代表还有来自钢铁工业基地和来自大兴安岭森林工业战线上的工人,有住在深山密林、善骑善猎的鄂伦春人,也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人民功臣,有忠心耿耿的革命干部,也有文艺界代表和科学工作者,还有旧社会受压迫的妇女,他们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讨论会给人最鲜明的印象,就是人民代表在讨论过宪法草案之后,都表示了要用实际行动拥护宪法草案的决心。牧业劳动模范胡和勒泰提出保证说:“回去后除了自己继续学习宪法草案外,还要向牧民们进行宣传。在今后生产中加强牧业生产合作社社内的团结,领导社员向风雪灾害进行斗争,保证不断增加牲畜以支援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很多代表在讨论会上也都提出了拥护宪法草案的行动保证。这些保证说明了宪法草案已经成为引导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各界人民前进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