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李青和百柳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7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苑逸话

  李青和百柳诗
葛磊
河南省新野县日前在文物普查中,于该县上港乡赵港学校发现《百柳诗》碑一通。
诗碑为卧碑,青石质,宽二百一十六点六厘米,高七十四点六厘米。右上角刻“百柳诗”三字,左上角刻有“大清宣统三年八月”的字样。碑文内容为明清之际李青所写的柳诗百首,每首诗题、文完整,均为七绝。碑文后有跋为:“公讳青,字山子,生于明清鼎革之际,隐居不仕,著百柳诗,今将百柳诗刻于此石。”
李青,新野城北二十五里霞雾溪村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一六二六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李青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年少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五岁时便考中了秀才,被誉为神童。可是当时由于李自成起义推翻了明王朝,满清乘机入主北京,具有忠君爱国正统思想的李青便远离家乡,投身到南明将领左良玉部下,参加抗清复明活动。不久左良玉抗清败亡,李青失去了复明的希望,怀着悲愤的心情回到家乡。归乡后“田园尽芜,贫甚,种柳蔓荆山下,甘贫读书,每读书行吟会意处则狂呼起舞,或问曰:人尽喜花,何子独爱柳乎?公答曰:‘爱其早发后凋,能以柔弱之姿遏抑东风耳。’”(《新野乾隆十九年县志·山子传》)
李青爱柳,一方面是受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的影响,百柳诗中有一首《陶潜柳》道出其中三昧:“能开清眼辨愚贤,自不托根向世尘;人中识得陶元亮,五柳名高百代传。”另一方面他以柳明志,即也要像柳那样“早发后凋”、“以柔弱之姿遏抑东风”,与清廷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可以从他的《索柳》、《深绿柳》等诗中看出端倪:
索柳:名园看柳正春晴,魂梦于今仍听莺;愿分数本插溪上,少遏东风游荡情。
深绿柳:诗歌彩绿至今闻,曾见娇姿上柳云;为染宫袍添色重,浓妆不是媚东君。
事实也正是这样,李青除在明末考中秀才外,以后便没有参加清廷组织的科举考试,其间李青曾写过两副对联,其一为柳烟草堂联:事到可传皆为癖,人非有品不能贫。
其二为自题碑联:感慨独悲我是我非须有辨,疏狂自放人怜人笑总无关。从中可以看出李青的处世态度和当时的心境。
李青一生留下四本诗集:《柳烟集》、《看花吟》、《雪鸿爪》、《百柳诗》,由于种种原因,《柳烟集》等已不复见到,《百柳诗》赖诗碑得以保存。诗碑上的一百首七绝,全部为李青咏柳、赞柳、叹柳之作,或借景生情,或状物言志,洋洋大观,写尽柳之传说佳话,描尽柳之风情百态。
百柳诗语句清新,意境高远,寓有哲理,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朴素淡泊,有的宁静致远,有的则热情奔放。单写柳一种事物就有诗百首之多,足见作者学识之渊博,才思之敏捷,爱柳喜柳之深情,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恐怕是不多见的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