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追怀往事思故人——《秦牧散文精华》编后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8
第11版(书评)
专栏:

  追怀往事思故人
——《秦牧散文精华》编后记
紫风
在秦牧匆匆走掉三年后,我应作家出版社之约,在悲悼的情绪中编成《秦牧散文精华》四卷本。即:《英雄交响曲》、《哲人的爱》、《阳光和阴霾》、《艺海拾贝》。这里包括了散文三百八十多篇,约莫一百多万字,是从他多年来写作的八九百篇散文中选辑而成的。前后写作时间相距半个世纪。读者从这套书中,大致可以看到秦牧散文创作的风貌梗概了。
我和秦牧认识于1942年春天。当时,我在桂林榕湖旁的广西日报当记者,他在漓江畔的立达中学教书。大约有一年时间,他辞了教职,在郊区租下一间房子,决心以创作为业。因为郊区没有电灯,他常在晚间跑到我任职的报社宿舍借光。我就让他坐在书桌的另一头,在同一盏灯光下,完成当日的写作计划。那一年,他除了写成四幕长剧《风雨桂林城》、独幕剧《一出喜剧》、短篇小说集《柔佛海峡的两岸》之外,还写下大批抨击时弊、讽刺中外反动派及其走卒的投枪式杂文和一批揭发历史幽微,借古讽今的历史小品。文笔凌厉峭拔而极饶风趣,受到读者赞赏。
秦牧从事多方面的文学活动:小说、戏剧儿童文学、文学理论,甚至科普作品都取得一定成果。自然写得最多的还是散文。他自己也把散文称为“本业”,而以其他体裁为“副业”。
秦牧一贯认为作家应当有使命感,作品应当有思想性。他说:“一个文艺工作者如果对社会没有使命感,对人民没有责任感,是断然写不出任何优秀的作品,对于他所处的时代,也是起不了什么积极作用的。”他指斥那些“炮制色情文艺、宣传颓废虚无思想和公然抵制为人民服务观点的人,就大有可能和那些人类的渣滓抱在一起,沉到污水潭中去。”
然而,文学作品宣传思想,不是依靠说教和喊口号,而是依靠形象和艺术手段。因此他一直坚持对艺术的刻苦追求和竭力反对思想的单一化和艺术的模式化。他主张独创一格,“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独特的创造。”他反对空洞的说教作品,提倡“像老朋友在林中散步或者在灯下谈心的方式”,向读者“直抒胸臆”和倾泻感情。他提倡扩大题材的范围到海阔天空和多方面发展文学的功能。六十年代初他连续发表《思想和感情的火花》及《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和《艺海拾贝》等力作,以生动多彩的笔触,阐明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见解。这种思想见解在“左”倾错误思想泛滥和文学艺术领域公式化、概念化大行其道的六十年代,是非常的和越轨的。这也是秦牧在“文革”中被点名批判,几乎要付出以生命为代价的原因。
《秦牧散文精华》这套书虽由我亲手编成,也大都是体会他的原意,把各个年代那些曾经使他“激动、感奋、欢乐、愤恨或者思索、寻味”过的事情,采用或冷静如铁、或锐利如刀、或豪放如“怒潮奔马”、或清幽如“吹箫踏月”等各种笔墨写成的广义散文收了进去。在编排上,也“不按时间为序,而按照体裁和内容来分类”。
把秦牧的优秀华章集锦为册,贡献读者,这是对秦牧最好的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