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石雕富胶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9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石雕富胶南
宋学春薛亮
进入204国道山东省胶南市段,公路两侧,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石雕工艺品交易市场。汽车穿过鳞次栉比的石雕摊点,在大珠山麓一个村头停下来,记者嗅着晒场上散发出的新麦香味,进村瞧瞧,嗬!家家户户大门口、院子里都堆着待加工的石料及半成品,许多院落不时传出机器低沉的鸣响。
“我们村叫小马家庄,村民除了种地,还加工石器。”村支部书记马金本介绍说,靠山吃山,加工石器在这里已有些年头,石材主要取之于附近的大珠山,产品从一般的石磨、石臼到工艺品,目前已发展到100多个品种,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不少富有民族特色的石雕精品还漂洋过海,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小马家庄是胶南市农民“靠山吃山”的一个缩影。胶南市70%为山区丘陵,从事石器加工的农户主要集中在大珠山、张家楼、藏南、灵山卫等几个乡镇,随着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由原来的单纯手工雕凿变为机械和手工加工并用。经营业主与专业户之间,为了追求共同利益,抵御风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和政府的积极引导,正向有序的联合与重组过渡,形成加工、批发、销售一条龙,生意越做越红火。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大珠山,从事石雕工艺品经营的专业户已有200多家,摊位超过300个,这些专业户年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许多农民由此走上了致富路。
“最重要的,还是农民在实践中懂得了技术附加值”。只有58户人家的大珠山镇大花口村对此作了生动的注释。村支部书记徐家业今年34岁,是村里挑头搞石材生意的人。他回忆道:“以前小村一直很穷,支书换了好几茬不顶事儿。前年镇里决定不提候选人,让村民直接选举支书,前提是选出的村支书必须在任期内带头上项目,为村民找到一条脱贫之道。”村民们和石头打交道多了,长了见识,萌生了把石头加工成石雕工艺品的念头。在徐家业的带动下,全村1/3的农户在204国道两侧设摊布点,去年户均纯收入1.2万元。村民看到经营石雕的利益,不少过去跑运输、搞维修的农户也转了行。
在大珠山石雕工艺品市场参观是一种享受。从飞禽走兽到花鸟虫鱼,从古代仕女到现代人物,都呈现着木雕的细腻、牙雕的玲珑、玉雕的温润,熔山野风情、民族风韵于一炉。目睹此情此景,人们慨叹:胶南人靠山吃山,确实“吃”出了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