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学会微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0
第4版(副刊)
专栏:文化谈片

  学会微笑
陈长林
“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前些年流行歌曲中有这么一句,抒发的是有情人之间的遗憾。如今这种遗憾不由分说不可阻挡地扩大化了。只要涉足商场,人们在享受“微笑”的同时,往往不得不同步品尝“烦恼”。
在消费者的记忆中,商业服务人员的微笑曾经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面部表情常以“阴,有时多云”为主,那时节最大愿望是购物时赶巧卖货的是个熟人。现在商品交换带来经济效益,人的表情也进入了流通领域,于是诸多板结的面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生动真生动,生动得让顾客手足无措;说热情也热情,热情得让顾客惊诧莫名。
通常是人未靠近柜台主意也未打定,售货人已“微笑”张网,“热情”出场,朱唇开合,喋喋不休。你若眼神上飘,准会说那衣服款式新颖质地考究,简直是度身订制,天衣无缝;你若视线下移,马上又介绍鞋是老少皆宜,样式新潮,穿上足下生辉保管走金光大道。消费者不好一走了之,往往一买了事,待事后发现所购之物不理想,再来理论时,总会发现,微笑不知何处去,冷面依旧占上风。
我想消费者很少有人非要摆“上帝”的谱,多数人只求感受一种轻松和畅的氛围。一旦“微笑”越位,成为阿谀吹捧,那么原本自主权在握的轻松,就会演变为购物过程中的厌烦。
这岂不是难为商业领域的服务人员?一张脸,到底是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呢,还是灿若桃花,陷人于压力之中呢?冷漠肯定行不通,微笑又嫌没分寸,你到底要什么!在北京和上海,已有一些店家倡导并实行“无干扰服务”或称“自然式服务”。这种服务的特色是当顾客不需要的时候,感受不到;当顾客需要的时候,招之即来。店家少了一份“热情”,顾客多了一份从容。与“微笑服务”相比,这种“无干扰服务”显然具有挑战性和超越性,受到顾客青睐亦在情理之中。
据介绍,韩国遍布各地、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方便商店,提供的也是“无干扰服务”。进出没人跟你打招呼,铺面不很大但货架排列整齐。顾客想冲杯咖啡、泡碗方便面、热个汉堡包什么的,店里早备好热水器、微波炉和电蒸锅,自己动手随意使用。顾客购物不仅不存在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一般商店那种点头哈腰鞍前马后给人带来的非买不可的压力。这种自然轻松、随意从容的“无干扰服务”,才是商业服务的最高境界,确实值得仿效与推广。
其实“微笑”也没有什么不好,“微笑”若能显露出自然真情,不再对顾客购物构成咄咄逼人的压力,我们依然盼望多一些“微笑”。微笑的最终应该是文明礼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