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居家话收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0
第4版(副刊)
专栏:耕余偶录

  居家话收藏
郁钧剑
小时候家在桂林,墙壁上总是挂着一些祖父留下来的名人字画轴。每到过了一年半载的,父母就会把这些字画轮换着挂。比如夏天挂的是金鱼戏水,冬天就会换上一幅老虎长啸。父母从来就没有告诉过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却在这样的氛围里,从小就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一种文化品位的教育。
也许是受了家庭的影响吧,我很小的时候,就搞过收藏,但那些大都是与我幼小的年纪相仿的“小儿科”般的玩意儿,如大人用过的香烟盒子,盖过邮戳的旧邮票。记得六十年代初出过一套菊花的邮票,我废寝忘食地收集齐了,却又被随后而来的十年浩劫时的一把火付之一炬了。后来我又收藏过毛泽东主席的纪念章和各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的小册子,但终因难以求全而半途而废。不过,这倒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收藏又是件十分不易的事。大千世界,任何一种物品想收集齐了,其概律几乎等于零。或许又正因为是这个不易的缘故吧,收藏才有了这一代接一代的诱惑力。
长大后我把收藏定位在休闲的情趣上。如今我藏有好几千册各种门类的书,这些书都是偶尔在书店里、书摊上看见了,又喜欢上了,便把它买下了。其中有近一多半买回来后就束之高阁,并没有读过。我也收藏了不少名人字画,也喜欢满屋子都挂着。记得胡适先生说过:“居家无字画,必是俗人家;居家字画多,也是俗人家。”我自嘲自己,我也是俗人家吧。我也藏了些不同朝代的瓦罐瓷瓶,放在家里企图显示出主人的历史厚重感。其实我对这些书籍字画古玩都说不出太多太深的道道,但却懂得,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民族的文化,让自己时常徜徉在民族文化的积淀当中,他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珍惜自己的根。
我家的客厅里放着一个硕大的圆形玻璃鱼缸。里面没有养鱼,却放满了各式各样的火柴盒子。收集火柴盒完全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最早引起我这个欲望的是在近二十年前的日本之行,那里的每一家旅馆,每一家酒店,都有各种各样的火柴盒子,形状或长或短,封面上或印有仕女字画或印有风光名胜。我完全把它当作小小的艺术品了,每当看到了就会爱不释手地拿走一盒。久而久之,只要外出,无论国内国外,我都会留意地去寻找火柴盒子。日积月累,如今已琳琅满目。
我还收藏过酒。我能喝酒是父亲的遗传。从小他就让我用筷子伸到他的酒杯里,蘸上几滴让我吸吮掉。我开始大杯大碗地喝酒始于七十年代。十几岁时有位同学的盲眼母亲去世了,家里穷,请不起殡葬队,就让我们十几位小伙伴去为他母亲挖坟坑(那时候还不时兴火葬)。冬天的桂林也下雪,好冷啊。等埋下了同学的母亲回到城里,他家准备了一种价廉的,但酒精度却是很高的,用木薯、地瓜和高粱等混合酿造出来的杂粮酒。又冷又饿的我一仰脖子喝掉了大半海碗。结果是一觉睡到次日下午四时。说来也怪,从此我就能喝点酒了。爱喝酒后就想藏酒,加上我唱歌的职业特点是四海为家,各地的佳酿都有机会品尝。碰上好的酒就忍不住要捎上一瓶回家。有一次与朋友聚会,我拿出了好几瓶名酒与大家共饮。一位外交官出身的熊大哥对我说:“钧剑,听说你藏酒?”我答“是。”熊大哥说:“你们唱的歌里不是有一句这样的歌词吗,是朋友来了有好酒,对吧?所以说这酒啊,应该是用来交朋友的,不是‘珍藏’的。试想一下,如果你藏了十瓶酒,则标志着你错过了十次交朋友的机会。如果实在要藏,就藏那些值得纪念的朋友聚会时喝剩了点余酒的酒瓶子,里面或剩三分之一或剩五分之一。如果你藏了十瓶这样的酒,就意味着你收藏了十个值得纪念的交友故事……”
从此,我不再藏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