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靠科学才有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靠科学才有希望
朱丽兰
每个时代都会造就出有时代特色的文明体系。科学技术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杠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优秀分子,以及关心民族富强的仁人志士都一向重视科学,提倡科学。“五四”时期,提倡科学和民主是吸引广大群众投身进步运动的两面旗帜。正是在这两面旗帜的昭示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迅速传播,为中国人民冲破落后、反抗压迫、解放自己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使中国在许多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进步,使中华民族空前觉悟,空前振奋,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科技事业。科学成为新教育的基础,为国家的振兴培育了一代代新人;科学与新文学、新文化遥相呼应,为广大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大力弘扬,为破除愚昧和迷信,改造传统学术,发展民族科技以及新医学、新学术创造了思想前提。同时科学知识和思想也引导人们以开明、积极的态度来关注男女平等、婚姻、家庭、慈幼等一系列新的观念和事物。在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探索和奋斗中,中华民族逐步树立起“崇尚科学”这一新的价值观和社会风尚,认识到科学是移风易俗、繁荣社稷、富民强国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如果说“五四”时期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科学与文化关系层面,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自觉地把科技事业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几十年的建设,虽然目前的科技实力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但我们在持续地缩小这一差距,并且已建立起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完整而自主的科学技术发展体系。我们的科技事业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技的大发展,我国在国际上就没有今天的重要地位。
当前,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化。我们观察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观察整个世界的发展,观察社会主义的发展,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洞察这一历史大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于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他强调:“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这句话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对中国在二十世纪的发展做了一个高度概括,对中国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提出了最为恳切的嘱托。
提倡科学,就是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的思想。要面向经济主战场,提倡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面向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倡可持续发展观念,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面向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提倡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来培育“四有”新人,克服愚昧,破除迷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为此,面对世纪之交出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深刻理解小平同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的重要论断,在思想上摆正“提倡科学”的位置,在理论上认清“提倡科学”的意义,在战略上落实“提倡科学”的举措,在行动上真正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的提倡者和传播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