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城市公交:应是“有轨”回归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城市公交:应是“有轨”回归时
刘忠顺
近年来,许多出国考察国外城市公交发展状况的专家学者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度被冷落的有轨电车,在许多国家正“卷土重来”。目前,以欧美为中心,有38个国家,330个城市,其中德国就有55个城市在使用包括轻轨在内的有轨电车,而且大有发展之势。有轨电车之所以能够复苏,这是由有轨电车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其关键一是靠电力驱动,没有污染。二是在轨道上运行。轨道本身就严格地规定了车的行驶轨迹,不是靠人操作方向盘来确定。其他车或人,只要避开轨道一定距离,对双方来说就是安全的。在当前轨道交通系统中采用了现代的信号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管理技术,再加上轨道方面的无缝线路技术,这就给车辆安全运行速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目前有轨电车的时速可达80公里。
当初大举淘汰有轨电车,理由之一就是它需占用专用的车道。俄罗斯是最重视用有轨电车解决城市公交问题的国家之一,境内的有轨电车从未拆除,也未间断使用,莫斯科还计划在2010年以前再建300公里有轨电车线路。俄罗斯有关专家作过测算,双线有轨电车占路面7—10米宽,每小时单向运客2—2.4万人,而同样运客能力无轨电车需占路面20—24米宽。还应指出的是,发展轨道交通与振兴汽车产业并不相悖。据统计,在城市中70%的人依靠公共交通工具解决出行问题,只有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城市交通才能井然有序,小汽车才能畅通无阻,小汽车的自由、方便快捷的优势才能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即便发展轨道交通,也不可能把小汽车从城市里挤出去。有专家认为,在大中城市的主要街道,特别是繁华地段,宜以轨道交通为主,公共汽车为辅,而在次要干线如城郊,或中小城市,则由公共汽车扮演主角。
在城市交通工具这个大家族中,每种车辆按其自身的优势,承担各自的任务,发挥各自的长处,占有其应占的市场份额,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满足城市交通——输导乘客的需要,轨道交通当然应有其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发展有轨电车的各种时机比较成熟。许多城市争相在上地铁项目,而有轨电车仅是地铁总造价的1/10。如果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规划好,尽量减少拆迁,可以大大降低投资。在道路设施和车辆等方面,按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国产化。目前长春客车厂等厂家已能自力更生生产有轨电车车辆。建设标准可按我国国情,经济实惠,并给将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事实上国外有轨电车也分不同层次。
当然,有轨电车在60年代被冷落,也有其自身原因,就是有轨电车的轨道因接口处留有膨胀缝,车轮经过接缝时产生振动和噪声。这一问题现在已经可以解决。笔者经多年研究,设计出用斜接口缝代替传统的垂直接口缝,并采用适当技术措施来保证接口处的强度。这样,当车轮还没有离开第一段钢轨的末端时就平稳地过渡到第二段钢轨的始端,使振动降到最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