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给降解塑料降降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热点透析

  给降解塑料降降热
本报记者费伟伟
降解塑料实用方面与市场还有差距,目前已建成的50多条生产线大多停产,而有些地方还在盲目上马——
吉林有位私营企业家,前两年眼看各地纷纷把环境保护提上议事日程,深感可以解决塑料废弃物污染问题的降解塑料前景光明,一举投资500万元,上了两条生产降解塑料母料的生产线,满以为赶上了“头班车”。结果,生产线倒是很快上马了,而市场至今也未找到。
像这样匆忙“赶车”最后发现“搭错车”的,为数不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降解塑料母料或专用料生产线50多条,正式生产的屈指可数,大部分企业都处于停产、转产甚至是变卖设备、关闭企业的地步。而使有关人士深为忧虑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被近年来不切实际的宣传降解塑料的光环所迷惑,有些地方一再涌动降解塑料地膜热,盲目上马。中国塑料工程学会降解塑料研究会理事长唐赛珍,在不久前召开的降解塑料研究会1996年会上呼吁:必须给降解塑料热降降热。
研究水平接近世界前列
进入90年代以来,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塑料制品,目前世界每年产量已逾亿吨,其中约有30%属于短寿命应用范畴,废弃物数量甚大。因此,如何处理这类废弃物,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
降解塑料,就是在一定的使用期内具有普通塑料制品功效,而废弃后能被微生物完全分解、回归大地的塑料。所以,把它应用于受污染严重、回收困难、即使回收上来利用价值也不大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上,将其废弃物与堆肥化处理方法相结合,被国际上公认为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佳选择,因而成为当前全球积极开发的方向。
国外对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始于70年代,进入90年代取得较大进展,目前基本处在研究开发和逐步推向实用化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是从90年代开始的,但进展较快,目前总体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有快餐餐具、包装袋、堆肥袋、地膜、垃圾袋、手套等部分产品投入批量试产,并且,部分降解母料和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除降解地膜的研究继续列入“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外,还有多项降解新技术列入国家科委“九五”攻关计划。
实用性还存在一定问题
美国NOVON公司曾是全世界最大的降解塑料制造厂,然而,1993年,这家刚投产几年的公司被迫宣告破产。主要原因是产品在技术性(降解速度和程度)、经济性(成本)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产品售价太高,市场迟迟无法打开,企业总投资达1亿美元,而年销售额仅1000万美元。
专家们认为,NOVON公司的病症事实上也正是时下我国降解塑料产品开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塑料专家陈文瑛认为,目前我国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仅碰了个“边”,严格地说,还没有入“圈”。必须花相当大的力气,研究改善降解塑料的配方,积极改进现有产品,扩大应用范围,冷静、求实、稳步地发展,开拓市场。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降解塑料试用包装制品和地膜,尚不能达到用后快速降解(5—10天)和完全降解的要求,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少则一年多则几年(非降解塑料则需上百年),才可碎裂成对环境无害的碎片或碎末,进入自然界循环。另外价格过高也严重妨碍了它的广泛推广应用。比如降解农膜,是国家列为“八五”科技攻关的重点项目,目前虽然在功能效果上均能达到普通地膜的要求,但这一产品国内外的价格均比非降解农膜高出5—10%,而且埋土部分降解效果尚不理想,还需人工或机械拣拾,因此,目前降解塑料地膜的开发应用主要是环境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
据了解,1995年我国塑料包装物产量约150万吨,其中一次性塑料包装薄膜、餐具等约占30%。此外,地膜产量近30万吨。而目前国内已建成的50多条降解塑料生产线年产能力仅5万吨,应该说,市场潜力很大,但实际情况却是由于降解塑料自身还存在着一定问题,加上还未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已有能力便大大超越实际需求。因此,专家呼吁,目前一方面切不可再重复发展降解母料和专用料生产线;另一方面,对已上马的生产线提倡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加强协作,向集团化发展,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特别在降解塑料地膜的推广应用上,应格外慎重,一定要按照农业部门的要求,试验——示范——推广,循序渐进,以确保农田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