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堵住虚假信息的源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9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堵住虚假信息的源头
傅丁根晓松
编者按:近些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金钱的驱动下,打着“科技咨询”、“快速致富”的幌子,从报刊资料中摘抄各种信息,编印非法的信息小报,通过邮局邮发,以骗取各地求购信息资料者的汇款。这些所谓信息资料,或虚假荒诞,违背科学,或宣扬封建迷信,或传授作案方法,甚至夹杂大量淫秽内容。这种借科技咨询之名,行诈骗之实,败坏社会风气的非法活动,引起各地群众的强烈不满,纷纷要求严肃查处。
江西靖安县是这类所谓“信息专业户”相对集中的地方之一。为堵住虚假信息的源头,县里多管齐下,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取得了成效。我们期待,其它一些存在同样问题的地方,都能像靖安那样行动起来,坚决予以清理和取缔,绝不姑息迁就。
今年5月26日,江西省靖安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以编造虚假荒诞信息骗取钱财的非法信息小报案件。被告张远明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没收非法所得6000元和没收其个人财产21784.50元。这是迄今为止江西省第一起由法院受理并对被告人判处实刑的非法信息小报公诉案件。
非法信息泛滥成灾
地处江西省北部九岭山下的靖安县是一个只有13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就在这个交通和信息相对闭塞的地方,却在全国最早出现了以转让科技成果、提供技术咨询为经营范围的“信息行业”。由于当时农村和边远山区的经济和科技都比较落后,信息不灵,农民渴望学习实用技术摆脱贫困,因此,靖安科技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极为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到1995年,全县信息行业发展到近百家,从业人员数百人,通过邮电局出口信息商函857万件,业务收入171万元。
然而,随着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有关部门对其规模没有严格控制,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使得一些信息户信息掺水现象开始出现并愈演愈烈。据用户举报,有的用户根据广告和目录求购“点灯不用电”技术,得到的信息是:点蜡烛;有的用户求购“冰箱制冷不用电”技术,得到的信息是:把冰箱放到地窖去;有的用户求购养花技术,得到的信息却是“采花术”种种;有的信息户收钱后根本不寄信息给用户。这种坑害用户的非法信息小报活动,引起各地群众的强烈不满,纷纷向省、县有关部门和领导写信举报,要求严肃查处。
堵住源头刻不容缓
为彻底整顿靖安的信息市场,靖安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没收销毁查获的虚假信息资料;对违法人员予以惩处;召开信息从业人员及有关行业负责人会议;印发张贴取缔非法信息活动的通告;设立举报电话;对违法人员进行新闻曝光等等。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有效地遏制了非法信息活动,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然而,一部分被这一行业的巨大利润熏昏了头脑而不能自拔者,感到在靖安“发财”无望,便流窜到其他地市甚至外省继续进行非法信息小报的编、印、发活动,其做法比以前更隐蔽,手段更狡猾。一是团伙作案,形成了多个大的地下网络;二是流窜作案,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分别印刷、邮寄,到另一个地方(小报登的收款地址)收取汇款;三是和印刷厂和邮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勾结,采用假名、假地址、假门牌的方式,使非法信息小报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得以畅行无阻。从而使靖安县搞非法信息活动的在外影响进一步扩大,并被有关部门认定为江西省非法信息小报的“源头”、“窝点”。
依法“严打”坚决取缔
去年,靖安县把打击非法信息小报活动列为“严打”的重点,抽调公安干警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并与外地公安司法部门密切配合。1996年11月28日,根据群众的举报,靖安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由该县石境乡农民张远明伙同资溪县邮电局、修水县教育局印刷厂等少数几个人跨地区印刷、发行非法信息小报的大案,当场收缴了5万封有非法信息小报的信件,扣押了5000元邮资,并将当事人依法收审。据了解,1996年,根据群众举报和上级交办,靖安县共查处非法信息小报案件7件,处罚违法犯罪人员11人,其中自办案件3件,上级交办发生在外县的案件4件,20余名在外地从事非法信息活动的靖安人被当地政法机关收捕。另据江西省有关部门介绍,还有3个县市的邮电局负责人先后被撤销或免去职务。江西省已发现的非法信息小报均被查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靖安信息业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民,其种植、养殖、饮食、加工等操作简易的短平快项目特别受农民的欢迎,客观上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事非法信息小报活动骗取钱财,则为法律所不容。县委书记郭明、县长黄百文表示,绝不能以非法信息小报作为地方增收的途径,绝不能搞地方保护,对非法信息小报必须坚决取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