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花钱上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09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花钱上大学
8月,高校招生工作紧锣密鼓。高教改革亦随之迈出了较为慎重的一步:从今年起,全国普通高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将要缴纳一定的学费。换句话说,就是“花钱上大学”。
其实,高校“并轨”是迟早的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了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因为在国外,高等教育被视为一种投资,其回报率极高——上过大学的人,在未来的竞争力远胜于没上过大学的人,所以人人愿意投资上大学。许多比我们富裕很多的国家,亦并非没有财力物力“包办”高等教育,而是他们认为“花钱上大学”理所当然。
从现实来看,我国的教育经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要少,而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数又是世界上最多的。如此少的费用投向如此众多的人,就是办义务教育都不够,更何况还要包揽高等教育?虽然历年来,我们都认为我国以极少的教育经费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但我们的失误也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工程”之所以风靡大江南北,正说明国家的义务教育没有到位。
这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包办”高等教育,维持这么一个顾此失彼的状态呢?还是实行高校“并轨”,集中有限财力搞好义务教育?答案不言自明,因为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本。
“并轨”虽是大势所趋,但它的操作必须慎重。因为我们毕竟习惯了几十年的教育“包办”制,人的心理、外部条件都准备不足。比如鼓励企业赞助高校的相关政策,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之间的淘汰机制等等,都需要我们逐一建立,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并轨”。(8月3日《科技日报》李钢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