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北京:下大力创建文明城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0
第1版(要闻)
专栏:讲文明树新风

  北京:下大力创建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颜世贵武卫政施芳
编者按目前,全国各地“讲文明、树新风”已蔚成风气。作为首都的北京,自去冬以来,整治环境,创建文明,打了“三个战役”,效果是显著的。记者近日对一些地方和行业明察暗访,总的看,气象一新:言行更文明,环境更整洁,服务讲质量,交通守秩序。市领导强调,在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眼下他们正下大力气,整治极少数不文明的死角。我们相信,经过努力,首都北京必将更加文明整洁。
首都北京,正以新的面貌、新的气象,让你感受到它的文明、整洁。
城市环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环境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此,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治理脏乱为突破口,按照“三个战役”分步实施。去冬今春以来,治理工作有声有色,首都环境日臻优美。
7月2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第三战役”。市长贾庆林在讲话中说:“在成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第二战役的成绩不可低估,对仍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下大力气,继续整治城市环境,努力创建文明城市。”
日前,记者就此对一些行业和地方,明察暗访,深感贾庆林同志的估计实事求是。北京城市环境确实在一天天变好,大街整洁了,居民小区干净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尽管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只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不难更上层楼。
窗口的感受
这天上午,出入水碓子邮电支局营业大厅的人比较多,有不少人是来购买“香港回归”纪念邮票的。头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来来往往的人们不时地给室内地面踩上泥脚印,两个女清洁工跑前跑后,不停地拖擦,使得大厅地面洁净如常。
电子显示屏上不断地打出各种信息,特别是“水碓子邮局欢迎您”等问候语,给人以亲切感。大厅写字台上放着笔和一些单据,玻璃板下压着各种须知和提示,供顾客参照。邮局制定的“服务公约”和“便民措施”的几条内容,也在门口的玻璃上张贴得一清二楚,并公布了监督电话。
门口的服务台总是有人光顾。有位同志要寄一本画册,要求用牛皮纸包装,胸佩026—009号牌子的服务人员给他拿来牛皮纸,并替他包装画册。一会儿,一对夫妇来到这里,要买邮寄专用纸箱,他们要给在外地的孩子寄录像带。服务人员选择了大小合适的纸箱,三下两下就给他们打包好了。等这对夫妇寄完东西,记者和他们聊起来。女主人笑着说:“这里的服务质量比过去好多了。现在你问什么,他们都回答,也比较热情。”
记者来到中国银行北京市朝阳区支行金台储蓄所存款,一进门,就有一位工作人员迎上来,面带微笑地问道:“您办理什么?”“存款。”这位佩戴26639号服务牌的女同志马上给我取来存款凭条,让我填写。然后她去招呼别的顾客。
这家储蓄所不大,但环境干净整洁,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这里还备有报纸、水壶、计算器,挂着工作人员的照片和服务牌号。
营业员对储户说话文明、客气。“请”、“您”、“欢迎”等服务敬语用得很得体、很自然。而且,这里办理存取款业务时,自动计时器会提醒顾客:您现在开始计时。这是他们服务承诺的一项内容。营业员业务熟练,存取款迅速准确。
用心抓了就见效
西单北大街,是著名的繁华商业街之一,今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明商业街”。记者来到这里,确实感受到了它的整洁和繁荣。
这条大街长880米,集中了115个大小店铺和4个大型商场,日客流量60多万人次。为了使这条著名的商业街焕发新姿,西城区从去年开始实施西单北大街“亮起来”工程,对这条大街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整治。撤销了沿街的零散摊点和商亭,腾出了挤占多年的慢行道,重新铺设了柏油路面,便道方砖一律更换为新型彩砖,一些地方还铺设有盲道砖,路边树池也新装密封式盖砖,街边1600余米破损的铁护栏全部换成了崭新的不锈钢灯箱护栏,同时更换破旧住宅门窗,修复残墙断壁,清除了门店橱窗内的不干胶贴字。一到夜晚,大街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彩灯映照,成为京城一处新景观。
崇文区民主北街也是经过一番整治,才有了今天的安宁。民主北街位于安乐林路北侧,近些年,这条街上的水果批发生意红火,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沿街单位兴建门市,出租房屋,甚至违章建房,大办果品批发业务,形成一个自发的苹果批发市场。每天,运送水果的机动车、马车充斥街头,叫卖声喧嚣不止,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噪音扰民,让人望而却步。
崇文区政府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决定撤销这个扰民市场。5月8日,市果品批发公司率先迁走了国营果品批发部,永外街道办事处带头拆除了本辖区内的13个摊棚。随后,两位副区长带领整治办、工商、公安、环卫、市容等部门干部100余人,强行拆除了其余18家、1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腾退便道1500平方米,区环卫部门及时清走了垃圾杂物。多年扰民的大街几天内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大山庄的变化,同样令人惊喜。这里原先是个垃圾场,一到夏天,苍蝇趴满墙。未清运前,这里的垃圾山有180米长、60米宽、6米高,总重超过10万吨。1997年春节刚过,麦子店街道办事处开始酝酿移走这座“垃圾山”,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区政府调拨了100多万元专用资金;环卫局提供了30余辆大小运输工具;附近的机关干部、武警官兵、环卫工人都投入了清运工作。当地居民端茶送水慰问清运工人,有的还亲自投入到清运工作中去。
接“球”与踢“球”
东城区南锣鼓巷胡同在各方面的齐心协力下,再现了老北京胡同景观。徜徉在南锣鼓巷,举目所见青瓦灰墙、朱红门楼,让人重新领略到老北京的风情。记者走进菊儿胡同103号,不大的四合院里居住着10多户人家,各家的家什摆放得错落有致,过道里瓶瓶罐罐摆放得整整齐齐,天井的角角落落里放着各式盆花,使人不由想起了老舍笔下的北京人的生活。佟大爷在四合院里住了40多年,眼见着四周一天比一天漂亮,老人不住地赞叹:“如今过得可真畅快!”而在此之前,他们正为日渐增多的垃圾发愁时,当地政府和个人共同投资,很快200多吨垃圾搬了家,沿街的四合院修缮一新,砌上了齐整的月亮门,古老一条街重又焕发了青春。
这是为了搞好居住环境主动接“球”的,不过也有踢“球”的。
记者走进宣武区东椿树胡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这里有旧房拆下未运的废砖头、碎瓦片、烂木材,也有西瓜皮、包装纸、塑料袋、空瓶罐等生活垃圾。垃圾堆足有1米多高,占地1亩有余,气味逼人,蝇虫乱飞。周围居民深受其害。
居民李成祥大爷告诉记者:“这是富卓公司搞危房改造引起的。搞危改本来是好事,但房子自去年11月份拆除以来,废土杂物一直堆在这儿,没人运走。附近的垃圾桶也被埋了进去,居民没地方倒垃圾,只好倒在废土周围。我们向上反映也没人管,不知啥时能解决。”
按着李大爷的指点,记者叩开居委会冯主任的门。冯主任说:“我们居委会也管不着。我们只能把群众的意见向椿树办事处反映,由他们出面解决,其他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紧接着记者又赶到椿树办事处,接待我们的一位副主任说:“这事不归我们管。我们作为一级政府部门,只有协调的职能,不具备强制性管理和执法的职能。”
房子归房管所管。当记者走进椿树房管所时,吕所长对记者的到来表示不解。他说:“这不是我们的事。危改是区与富卓公司达成协议,危改区域内的房产已被冻结了,我们房管所管不着,我们只管没拆的房子。”
记者找到富卓公司。提起此事,他们也蛮有理。公司经理说:“我们拆房子形成的土堆都让推土机推到了规定区域内,并没有阻碍道路,给当地居民带来不便。”“至于居民无法倒垃圾,这首先是环卫局和办事处的事。”
记者走了一圈,又回到来时的路口,面对着巨大的垃圾场,忽然觉得它像个大皮球,不知踢给谁!(附图片)
为响应中央提出的“讲文明、树新风”的号召,最近北京市机关干部、群众和学生一起走上街头,开展美化环境,治理脏乱的活动。这是北京市宣武区机关干部利用双休日清理沿路护栏。
 新华社记者 宋连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