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抓住生命线——吉林省靠“质量兴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2
第2版(经济)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抓住生命线
——吉林省靠“质量兴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汪波
吉林省省长王云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振兴吉林经济,一要实施名牌战略,二要实施质量兴市战略。
多年来,吉林省在旧体制的影响下,相当一部分企业老产品多,大路货产品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些产品缺乏竞争力。全省产品的产销率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对省内的十家商场调查,本地产品的销售额仅占7%左右。东北三省当中,唯有吉林是商品净流入省,每年净流入额为50亿元以上。无情的现实告诉人们,凡是适应市场需求能不断开发和生产出高质量产品的,就能兴旺发达;凡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开发和生产用户满意产品的,必然走向衰败。产品质量的高低和改进的快慢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决定因素之一。质量可以兴企,质量可以兴市,质量也能兴国,质量是一条生命线。
1995年初,吉林十分明确地把质量兴市列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战略决策。同年5月,以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吉林省技术监督局《关于在全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意见》为标志,拉开了全省质量兴市的帷幕。政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质量兴市”工作方案,将“质量兴市”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地,建立了省、市两级分工负责制,确定了四平、九台、公主岭三个“质量兴市”试点城市。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16个市县开展了“质量兴市”活动。
贴紧地方经济制定和实施“质量兴市”方案,引导整体区域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轨,是质量兴市活动的目的。四平市技术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852质量兴市提高工程”提出,发扬四平市大中型企业较多、名牌产品始终保持一定规模的优势,通过狠抓产品质量,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力度,以众多的名牌产品再造四平新形象。九台市和公主岭市都充分挖掘农业大市具有的良好农业基础,分别将农田三项标准化工程、20万亩农田作物标准栽培纳入实施方案,在两市的方案中,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抓工业质量、净化流通领域成鼎足之势。
“质量兴市”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给各地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平市自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以来,有效地遏制了产品质量下滑势头,工业经济的增长质量和运行质量稳步提高。1995年省监督抽查中,全市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5%;1996年样品合格率为77.6%;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产品抽样合格率达到了100%。辽源市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两年来,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4.5%,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3.9%;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5.7%;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达到96%,国家和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0%,提高近10个百分点。
“质量兴市”的基础在于企业,其成效也集中体现在企业。在“质量兴市”中,企业都纷纷开展了“质量兴企”活动。很多企业扭转了质量、效益下滑的趋势,企业质量管理不断加强,并逐步向ISO9000系列标准靠拢。两年来,全省企业领导和骨干接受ISO9000系列标准培训的有近3000多人。很多企业完善了质量方面各项规章制度和措施。四平联合收割机总厂通过质量兴厂,在连续3年亏损的情况下,1996年一举扭亏为盈,全年盈利106万元,上缴税金114.8万元,主导产品质量不断上水平,SE514联合收割机去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名牌产品,企业一次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通化东宝药业股份公司通过探索“质量兴企”的路子,企业效益再攀高峰。199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多元,利税2亿多元,其中两大名牌就占公司总产值和总利润的90%以上。九台市在开展“质量兴市”活动中,有两户亏损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扭亏为盈。停产已经一年的白山市啤酒厂,在技术监督局的支持帮助下重现生机。
“质量兴市”使吉林的市场环境不断得以净化。省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加大了打假治劣的力度,加强了流通领域市场商品质量监督检查,有效地遏制了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在此基础上,各地还普遍开展了“商品质量信得过”活动,帮助经销企业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全省已有上百户企业被各地授予“质量信得过”单位称号。其中有25户经销企业今年初被评为“商品质量信得过”单位。
“质量兴市”提高了全省质量意识和整体质量水平,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王云坤省长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明年我们将在全省深入开展质量兴市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环境,进而实现‘质量兴省’的奋斗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