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捧“泥饭碗”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8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捧“泥饭碗”的大学生
张敏胜
“种地苦,种地忙,劳劳碌碌一身脏……”种地人的这句乡村谚语,似乎有述不清的艰辛和忙碌,捧“泥饭碗”的人生,大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然而,江西省余江县林业局大学生何浪兵却主动选择了这份艰辛和忙碌。他放弃县城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告别令人羡慕的职业,下乡承包濒临倒闭的洪湖乡路底果园场,成了一名捧“泥饭碗”的大学生。
何浪兵从考入江西农大那时起,便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取得林业学士学位后,何浪兵在林业局搞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从事的依然是跟土地打交道的活儿。1993年2月,何浪兵回到老家杨溪乡樟坊村,看到一大片荒山依旧是光秃秃的,村民们守着“金饭碗”讨饭吃,何浪兵心里不好受。当天夜里,何浪兵便将村民召集到村子的大祠堂里。何浪兵闷了一肚子的话,亮开嗓子便讲开了:“乡亲们,咱村穷,穷就穷在荒山多耕地少上;但咱们也可以治‘穷’,治‘穷’的方子就在荒山上!”为了让村民放心开发荒山,何浪兵跟村民签订了合同,风险由何浪兵一人承担,他拿出6000余元资金,并负责技术。当时全村30户人家,就有22户参加了联手开发行动。如今樟坊村的荒山上已是满目青翠,全村户均开发了二亩果园,仅此一项,户均增收2000多元。尝到甜头的村民乐呵呵地说:“是浪兵帮咱们从黄土里刨出了‘黄金’。”
何浪兵没有陶醉,他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把自己的知识更好地用到生产中去,在生产第一线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洪湖乡路底果园场是余江县林业局和当地联营开发的,面积160多亩。以前吃“大锅饭”,管理失控,几乎成了一个“烂摊子”,愁得林业局的领导一筹莫展。何浪兵知道后,毅然来到这个山岗,承包下这果园场,承包期为6年。从此,何浪兵成了个地地道道的“种地人”。
大学生种地,就要种出样子来。为提高果园的技术含量,何浪兵四处借贷,筹集了6万余元资金,对果园进行彻底改造。4月,草长莺飞,昔日萧条的果园,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已初露生机,粉红色的桃花,洁白的奈李花,已开始争奇斗妍。
何浪兵全身心地投入到果园场,他用新技术种的这160亩果树,给四乡八邻的果农作出了实实在在的示范,也使得路底果园场又重现勃勃生机。碰上上门取经求教者,何浪兵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谁有难题,他还上门指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