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高出一筹的队伍——来自镇海炼化公司的报告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1版(要闻)
专栏:

  高出一筹的队伍
——来自镇海炼化公司的报告之三
新华社记者胡宏伟柴骥程本报记者范伟国
在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采访,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徐惠清的一番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企业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炼油更要先‘炼’人。要想使企业的发展高于社会平均水平,首先必须使我们队伍的思想素质高于社会平均线。”
是干部,就要多干
一个坚强有力、率先垂范的领导班子,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所在。历经21年的风雨沧桑,镇海炼化领头人时时以此警示自己。
作为面向世界市场的大企业,领导干部时常有出国的“美差”。但镇海炼化经贸部门一位年轻的负责人却感叹:他“最怕”的事,就是跟公司领导出国。
1994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镇海炼化在境外发行H股。10月,公司总经理张家仁带领一彪精干的人马,开始了紧张的全球推介活动。短短17天时间,他们旋风般地走访了日本、美国、瑞士、新加坡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举行了12次正式推介会,与资金雄厚的投资商进行了35次商洽。从清晨到清晨,除了谈判还是谈判。跑了一个个著名的大都市,他们到了宾馆常常连行李都来不及打开,名胜更顾不上去看。最后,企业顺利筹得发展急需的14.28亿港元。
去年10月,炼油700万吨改造工程进入决战阶段。公司领导班子决定,有关人员一律放弃双休日,人往一线走,劲往一线使。
在个人待遇面前,镇海炼化的领头人则处处退让三分。镇海炼化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企业,公司党政领导班子12名成员中,有6人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但至今无一人配备专车、手机、专职秘书,企业领导干部都骑自行车上下班。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的同志解释说,办公室购置了几台公用手机,公司领导谁外出谁借用。在厂区,他们每人配备了对讲机,这样既节省了大笔费用,又确保了工作高效。
检安分公司检修车间40多岁的焊接班长许荣明,是1975年进厂的第一批老工人。许师傅有一手过硬的电焊绝活。1995年,他的劳动工时差不多超过定额工时的一倍。出乎许师傅意料的是,他拿到的奖金是全公司上万员工中最多的,超过了公司总经理。也就在这年底,浙江省政府为表彰镇海炼化对农业的鼎力支持,特地送来奖金10万元,指定奖励公司领导班子。但这笔钱最终被转往公司工会,用于设立“基层岗位人才奖励基金”。
“是干部,就要多干。”这已经成为镇海炼化各级领导的格言。
永不停息的“人生加油站”
在镇海炼化,干部的素质像炼油一样,有增温、加热的一整套措施来保证。公司党校有一个被称为“人生加油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班。从1985年开始,每年举办几期,公司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这里轮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班至今已累计举办27期,培训各级领导骨干924人。
炼油先“炼”人,首先要“炼”好领头人。1982年以来,不管工作多忙,镇海炼化公司和二级单位党委中心组一直坚持理论学习,雷打不动。
深入人心、润物无声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镇海炼化形式多样,无处不在:每年元旦、春节的国事、厂事、家事对比教育;“五一”的主人翁意识教育;“五四”、“七一”党团员重温誓词;“十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各分厂每季度评十件好事;公司年度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以及建立党员责任区、系列劳动竞赛、争创青年文明、信得过岗位……
甚至公司子弟学校,也在对学生们进行“三爱”教育的同时,注意开展爱厂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父兄们工作的意义,了解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必修课”十几年如一日,关心企业、热爱岗位这些话题,被孩子们带回到家庭的饭桌上,激励着职工们为企业更好地作奉献。
形式主义要不得,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形式不能丢。镇海炼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多少“时髦”的新招,然而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建厂21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管外面刮什么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正因为持之以恒,在镇海炼化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中形成了“团结、求实、进取、奉献”的企业精神,为企业全面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保证。现在全公司有2300多名职工参加了自学考试和夜大学习,1300多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近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下海”、炒股、第二职业等,在镇海炼化都受到过滤和净化,没有立足的土壤。
人人为企业添一把柴
十几年来爱岗敬业、为国奉献的教育,以及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表率作用,赢得了镇海炼化工人的热烈回应。在化肥分厂,设备运转不正常时的蒸汽放空,会发出尖厉的汽笛声。这时,哪怕是已下班回家的许多工人也无须号令,纷纷往厂里跑。厂区与职工宿舍相去不远,有时夜晚过路汽车的喇叭声都会使他们误以为是蒸汽放空,难以入睡。这几乎成为化肥厂工人中人人患有的“放空病”……
各车间现在定期举行技术比武,成绩不论及格与否都公布在操作室的“比武擂台”上,冠亚军的名字醒目地标出,并与职工的经济责任制挂上钩。在自愿的基础上,职工们结成一个个“对子”,以老带新,能者为师,互学互长。“我来干,你休息”,成了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头禅。
化肥分厂有一个干部下班前到操作现场检查的制度,发现问题解决在下班之前。这“干部下班放心”活动,现在已经延伸到班组、个人,职工们争着“干放心活、办放心事、当放心职工”。
因生产需要,公司经常利用工余时间组织青年突击队进行义务劳动,突击队总是出现在最紧张、最危险的关头。但每次踊跃前来报名的青年工人,都大大超出预定人数。无奈,有些人只得被筛了下来。公司团委负责人笑称:“在这里,奉献是要批准的。”
1996年春节后,镇海炼化700万吨改造工程的主体装置全面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公司提出了“大战100天”的口号。没有做太多的动员,职工们二话不说,马上自觉地投入大干。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放弃了节假日休息,工程承包公司各个项目部和调度人员每天两次现场碰头,加强协调。物资装备公司日夜组织专人现场服务,保证物资随用随供。各单位、各环节都确保事不过夜。这高效的协调能力,显示出镇海炼化职工队伍爱厂如家的精神,让企业内外各方面的人士感动不已。
仓储分公司储运车间工人周仁雷动情地对记者说:“搞好国有企业说难也不难。只要上下都想着多添一把柴,办法总比困难多,国有企业就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