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连锁店开到家门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3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发展五年回眸

  连锁店开到家门口
本报记者潘岗
党的十四大制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各项重大方针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五年,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变化是深刻的、明显的,人人都能感受得到。
本版从今天起开辟《经济发展·五年回眸》专栏,目的就是要通过对不知不觉变化的回眸,展示党的十四大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以鼓舞人心,坚定信念,继续前进。今天推出《连锁店开到家门口》,以后陆续发表的记者述评将涉及以下问题:人们金融意识的觉醒,就业观念的改变和纳税意识的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探索、农业科技的贡献、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提高;企业市场观念的变化、效益观念的确立,竞争观念、管理观念的转变等,以供读者参考。——编者
走进位于北京东大桥的“明珠”连锁店,只见整齐划一的商品货架上,各种日用百货、食品一应俱全。牙膏、牙刷、鞋油等日常小百货琳琅满目;罐头、饮料、瓜籽、糖果等货色齐备;速冻饺子、包子、馄饨惹人喜爱……收款台前,一位正在交款的中年妇女,指着她购买的一大堆面包、香肠、酱菜告诉记者,她家就住东大桥附近,她几乎天天光顾这里,“因为到这儿购物便宜,放心又方便。”
“连锁”牵住了千家万户,“连锁”受到千家万户的青睐。
给百姓带来实惠
城市居民对连锁经营的赞誉并不过分。连锁经营的发展,使我国百姓初步享受到了质优价廉的商品,方便快捷的服务。
有例为证。
上海市近年因市政建设和旧区改造而迁出中心城区的居民,每年不下50万之众。可这些迁到市郊结合部的新居民,并没有感到购物的不便。何以如此?这都是连锁超市、便利店帮了忙。据上海市商委主任张广生透露,到1996年底,上海市连锁超市网点、便利店已达2400多家,其中70%以上的网点建在新建居住区和城郊结合部边缘区。
北京城的家庭主妇,觉得越来越离不开连锁超市了。原因何在?北京市副市长孟学农说,北京市明确便民连锁店和连锁超市的经营,要以粮、油、肉、蛋、菜和日用百货为重点。1996年以来,为配合全市“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建设,建立了以285家定点菜店为主体的国有蔬菜经营网络,建立了18座日产5000公斤主食品的“主食厨房”。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以来,短短几年时间,我国的连锁商业就得到了长足发展。来自内贸部的统计信息显示,到1996年底,全国连锁企业已经发展到700多家,店铺总数超过1万个,分别比1995年初增长3.7倍和3倍。在35个大中城市,连锁企业的销售额已占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3%以上。
北京那位中年妇女称赞的“明珠”东大桥店,隶属北京市朝阳副食品总公司。1994年以来,“朝副”首先将朝外、东大桥一带的10多家副食店、菜店改造成为便民连锁店,目前明珠连锁公司的店铺已发展到近40家。而1995年已名列全国超市行业规模、销售、利润三个第一的上海华联超市,去年直营门店销售额达9.02亿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实现利润1751万元,是1995年的1.68倍,目前连锁门店已发展到101家。
由于我国的连锁企业从一开始就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店铺地址多选在居民区、城郊结合部和郊区居民新村,主要经营的又是食品、副食品、小百货等日常生活必需品,通过统一采购和规模经营,既减少了假冒伪劣商品,净化了市场,又降低了流通成本。连锁店经营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价格,一般比百货店低5%左右。
众多好处在“连锁”
连锁经营对传统的流通模式和经营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促进了流通产业组织结构的调整、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创新。
就拿进货“吃回扣”这一行业难题来说,连锁经营改分散采购为统一采购,就从体制上抑制了这一行业不正之风。
连锁经营还促进了商业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流通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关资料显示,1996年大部分连锁企业的销售额比1995年提高了20%—50%。其中上海市的连锁企业去年的销售额比1995年增长了81%。不仅超过了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更高于大型百货商店增长水平。
连锁经营通过统一采购、大批量销售,带动了生产企业的大量生产,并使许多行业和产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食品工业、计算机产业、冷冻设备制造业、包装装潢业及货架生产等行业快速发展。
解决社会和企业富余人员就业问题,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方面。上海正章洗染公司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使170多名下岗女工获得第二次就业的机会;而在福建华榕公司,至今已有300多名下岗女工走进华榕超市的大门。据内贸部对20多家新组建的连锁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吸纳工业下岗人员已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0%左右。
发展寻求新突破
我国连锁经营开始走向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
去年,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为了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将“好邻居”连锁总部与“希福”连锁公司合并,组成新的好邻居连锁公司,运营店铺从各不足40家,一下子达到近80家;北京东城区“良士多”和“良士发”两个连锁总部合并发展,使店铺数量扩充到35家。
“连锁”,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规范,以求更加健康壮大。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在这样做。上海市为实现连锁商业规范化运作,颁布了《上海连锁超市规范标准》等规章制度,使超市的业务范围、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等方面,都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将连锁超市的经营活动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