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海峡两岸架桥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1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海峡两岸架桥人
何启万黄鹏程
76岁的新疆黄埔同学会理事陈超老人被人们誉为“海峡两岸架桥人”。
从1988年起,在台湾的100多位黄埔同学,通过杨先生等5位老人,一直向陈超老人询问着祖国新疆以及生产建设兵团的情况,他们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在新疆石河子市的陈超老人,也连续9年,鸿雁传书,用发生在新疆和生产建设兵团的可喜变化,宣传新疆,宣传兵团,为早日促成台湾与祖国,铺路架桥。
陈超老人是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第十六期毕业生。1949年“九二五”起义后,和另外4位同学一起投入到建设新疆保卫边疆的行列。1985年7月,他从石河子第二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副经理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离休后,他没回浙江老家享清福,而是一头扎进了宣传边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中。
早年和陈超老人一起就读黄埔军校的同期同队同学,祖国大陆解放时,绝大部分到了台湾。1987年秋天,在台湾的5位同学,先后与陈超老人建立了通信关系。由于在台湾的同学都没到过新疆,不了解新疆的地理、资源、社会风情,更不了解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澄清台湾同学的误解,陈超老人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产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白手起家,在戈壁滩上建起石河子新城的事例,宣传新疆和兵团的建设事业。与此同时,他利用接待台湾同学到新疆探亲的机会,宣传新疆和兵团。陈超老人每年都要接待一两位台湾同学,与每位老同学相聚,他都要陪着客人游览石河子新城。临别时,又托同学带去若干封书信,让同学分发给台湾的同学。前年5月,陈超老人得知台湾同学杨先生回温州探亲,立即赶到温州,在互诉黄埔友情,宣传“一国两制”方针的同时,介绍新疆和兵团的发展变化,还给杨先生赠送了《边疆处处赛江南》等新疆民歌录音带,让杨先生带回台湾,转送给其他同学。
祖国改革开放事业,使新疆和兵团的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兰新铁路复线开通,南疆、东疆石油开发,南疆铁路向喀什延伸等大事,他都及时地通过书信,转告给台湾同学。台湾的同学也十分关注祖国的建设和新疆及兵团的变化。随着近10年百余封书信的往来,他们对新疆和兵团有了全新的认识。去年4月28日,住在台北市的黄埔同学在给陈超的信中说,“政府对沿海省份经济开放有成,接着实施内陆及边陲建设,以‘九五’计划赋予积极推进。新疆天然资源丰富,繁荣富裕指日可期,这是领导人的英明,政府的德政。生产兵团健儿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今年杨先生又在给陈超老人的信中说,“九七是收回香港大年,洗雪百年耻辱,全民欢腾……显示沉睡巨狮已昂首东方,雄视世界。言念及此,殊为12亿炎黄子孙骄傲,祝贺而欣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