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海外儿童学中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外儿童学中文
本报记者孟宪励
8月8日上午,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来自世界上13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名儿童和家长欢聚在这里,参加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与中益国际经济集团联合举办的“中益杯”海外儿童学中文活动日。
来自美国波士顿中文学校11岁的小姑娘拉拉,从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手中庄严地接过了会旗,由此拉开了学中文活动日的序幕。
该项活动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栏目的延伸,她一开始就显示了巨大的吸引力。美国康州的陈元进夫妇因工作无法分身,但一次航班上的空中小姐只能带5个孩子,夫妇俩不得不焦急地等候了一个星期,最后才托机长把10岁的儿子“托运”过来。美国波士顿中文学校的四位家长因无法回国,委托校长陶凯,带着孩子们也来到了北京。一位加拿大的留学生家长因错过了报名时间,下了飞机拿着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就直奔人民大会堂。日本广岛的范莉馨博士把自己仅2岁的儿子也带了来,她说儿子虽小,但能让他感受回“家”的感觉、体验血浓于水的亲情。
90余名海外儿童,最大的15岁,最小的刚2岁。他们高举着活动日的会旗,身着白色的T恤衫,头戴海蓝色的遮阳帽,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白色的横幅上签字留念,到雄伟的天安门前合影,长城上放歌,九龙游乐园联欢……他们用还显稚拙的汉字,用还不十分准确的语调,表达他们对祖国昌盛的祝福。
中文,是祖国文化的乳汁。在异国的文化环境中,中文缺失所带来的“断乳”的危险,正被许多海外华人家长所认识,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学好中文倾尽心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华人家庭除了让孩子接受正常的小学教育外,每个周末都把孩子送到中文学校。在美国康州,几十名留学生家长联合起来,每个周末轮流当老师教孩子们学汉语。有的华人家庭甚至把自己的孩子和在国内的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对调”抚养,以使孩子在小学阶段打好汉语基础。
短短的只有一天的活动结束了,但这一天却是这些孩子们心中一页最为鲜亮的记忆;秀美端庄的方块汉字,抑扬顿挫的声调,将是他们心中一道永远美丽的风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