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虚心”听风雪——随州市委书记蒋昌忠的墨竹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3
第10版(文化)
专栏:

  “虚心”听风雪
——随州市委书记蒋昌忠的墨竹缘
本报记者杨明方
在湖北随州’97春节文艺晚会上,三位书画家联袂泼墨,在一幅长卷上分别画下松、竹、梅,构成意境深远的《岁寒三友图》。荧屏内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令观众叹服的是,其中画竹的那位“画家”原来是他们的市长蒋昌忠。
蒋昌忠目前任随州市委书记,而他的墨竹缘则要追溯到13年前,那时他担任湖北钟祥县县长。一次读史,看到清代名士、“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曾任山东潍县县令,他关心民众疾苦,尤擅吟竹画竹,常借此而抒胸臆。相似的身份,相近的秉性,加上小时候即曾痴迷的绘画天赋,使蒋昌忠如逢知音,重新拾起荒芜已久的画笔。
蒋昌忠对观竹画竹情有独钟,雨竹、晴竹、风竹、雪竹皆出笔下,因为他感到,“竹可代予而言”。自古以来,竹以“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而成为文人墨客竞相奔赴腕底的“宠物”。苏东坡借竹表现的是失意后的通达,赵孟頫借竹表现的是积怨中的洒脱,郑板桥借竹表现的是浊世里的清廉。蒋昌忠呢?他更多地看到了竹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竹竿直,即谓人要正直;竹空腹,即谓人要虚心;竹有节,即谓人要有气节;竹常青,即谓人要始终如一。干直凌云,虚心向上,这不正是做人之道?体察民情,关怀疾苦,岂不正是为官之责?
蒋昌忠绝不是一个闲人,但他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晚上11时左右工作忙得差不多了,便命笔挥毫,展卷驰骋。他坦言“好处至少有三”。一是强健了身体、加强了修养:作画时全神贯注,作完画浑然轻松,就像锻炼了一次身体,还能陶冶性情,对养成处事冷静的习惯功莫大焉;二是塑造了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自己作画,夫人品画,相得甚欢,子女也深受这种学习环境的熏染,如今长子在清华读博士,女儿刚从武大毕业;三是以文会友,对工作有帮助:比如有时与外国友人打交道,必要时送上一幅画,马上感情就拉近了,能产生在谈判桌上所达不到的效果。
品味墨竹多年,他早已将深深眷恋的竹叶情怀内化为真诚面对人民、关心群众疾苦的工作作风。今年5月,他去厉山镇检查工作,路过一个果园时,发现果树上虫多果少。蒋昌忠返回随州后立即责成多种经营办公室研究解决此事。一经调查才发现,全市不少红梅李果树都存在类似的“介壳虫”疫情,并找到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广大农户避免了损失。
今年刚“知天命”的蒋昌忠是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他喜欢以墨代色的写意画法,擅以长锋硬毫行笔,常能表现出竹的“清姿瘦节,秋色野性”。观其竹画,竹竿淡而不失之枯,枝叶浓而不失之润;竹竿用笔爽捷劲挺,竹叶泼墨雄健豪放,整幅画面勃显生机。他曾写了一首《咏竹》诗,并自己谱曲:“酷暑展新枝,严冬舞翠叶;干直笑迎风,虚心听霜雪。挺拔傲凌云,胸有岁寒节;卧听疾苦声,一生求高洁。”在他工作过的地方,不少人都听过由他本人演唱的这首深情舒缓的《咏竹》歌。(附图片)
高风亮节蒋昌忠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