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重振法语力不从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2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重振法语力不从心
顾玉清
今年11月,第七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将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届时,以法国为首的“法语共同体”所强调“文化不结盟”和重振法语雄风将会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因为,英语咄咄逼人的“入侵”,已使法语国家难以招架。
英语对法语地区的大面积渗透,并非始于今日。长期以来,相当数量的英语词汇掺进了法语,美国的流行音乐和影视产品更是铺天盖地袭来。据统计,法国电视台播放的影视剧目,70%以上来自美国,而法语国家进入美国市场的影视产品仅占其播出节目的1%左右。特别是近年来,美国“视窗95”电脑软件在法国俏销,以及英语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主导地位,对法语区构成“包围”,引起了法国人的隐忧。因为,倘若法语在现代新形势下被“殖民”,意味着法国的大国地位将被动摇。
法国人对自己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向来比较自负。但是,对国际互联网这一当今世界最便捷的语言载体,却反应迟钝。有关统计表明,现在,法语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使用率仅为3%至4.5%。在每1000名法国人中,互联网用户还不到4人,仅相当于美国这一比例的1/8。这与法国的地位是不相称的。1995年12月,在贝宁召开的第六届法语国家首脑会议上,法国总统希拉克曾宣布了拟建法语“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尽管今年5月为落实这一计划,法语国家的部长们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再次举行了会议,但未取得多大进展。法语信息高速公路尚未建成,法国又对使用英语互联网大加限制,其结果势必使许多法语国家被排斥在信息高速公路之外,法语的不利处境也就随之加深。
今年2月,法语国家高级委员会发表的一项报告承认,“法语正失去昔日的地位”。最令人担忧的事正是发生在法国的“后院”——非洲大陆。不少讲法语的非洲国家,如扎伊尔、喀麦隆、乍得、卢旺达、摩洛哥和马达加斯加等,都受到了英语的强烈“辐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法在非洲争夺中此消彼长的现状。目前,在法语大家庭47个成员国中,法国、加拿大、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5个工业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87%,而人口却仅占1/4。有人认为,今后,这种语言的联系如不尽快延伸到经贸领域,工业国若不增加对非洲的援助,“大家庭”的凝聚力就会削弱,法语的地位将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面对“英语霸权”的威胁,法国政府采取了种种意在保护法语的措施。1994年,法国参议院通过了《图邦法》,规定在工程合同、广告以及电台、电视台的广播中禁止使用外语词汇,在法国举行的各类国际会议中,法国人必须使用法语等等。与此同时,法国正在建设覆盖全球的“法兰西橱窗”国际电视频道,计划于1998年开播,试图以此来抵消美国CNN的影响。不久将要在河内召开的法语国家首脑会议,将首次设立法语国家秘书长职务,以便协调法语国家间的事务,促进法语的普及和推广。
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要维持一种语言文化的持久繁荣,必须以强大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作后盾。因此,在这场“语言权力分配”的争夺战中,法国要想应付美国这样的文化“暴发户”的挑战,似乎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