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俄军改革突出质量建军重塑大国形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2-19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军改革
突出质量建军重塑大国形象
本报记者唐进修
俄罗斯军事改革已成为俄国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去年第四季度,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受叶利钦总统委托,接连召开国防会议,研究制定进一步实行军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方案。这表明,俄官方已把全面军事改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军事改革的总体方案尚未正式出台,但从已公布的材料看,改革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7年至2000年;第二阶段是2001年至2005年。改革的要点可归纳为:
一、强调核遏制战略。叶利钦总统曾指出,俄罗斯奉行以自己的军事力量反击侵略的现实遏制战略。俄国防部长罗季奥诺夫也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战略核力量处于战备状态,并将其置于优先地位。”为确保核武器有效地发挥作用,俄将努力实现核遏制力量的一体化。除拥有核打击手段外,还要具备良好的预警系统、宇宙空间监测系统和可靠的指挥系统。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二、继续裁减军队数量。计划在2000年底,将目前的正规军减至120万人,其他部队的人数减少30%。陆军将保持由12个师组成的战斗核心力量,并辅以10个至15个缩编师及若干空降师。海军和空军的改革也将遵循类似原则。
三、加强研制现代化武器装备。当前俄军中只有30%的陆军和海军有现代化装备,70%的俄军人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俄将完善军事技术政策,把更多的军事拨款用于武器研制,争取在5年至10年内使军队的武器和装备现代化。
四、由义务兵役制向职业化军队转变。保留军官中技术骨干和士兵中专业能手,逐步实行合同制,建立一支精悍的武装力量。在过渡时期将实行合同制与义务制相结合的混合体制。合同制军人在2000年将占军人总数的50%。全军职业化预计在2005年实现。
五、健全全国总动员体制。为确保必要时能迅速动员大量后备兵源,要求建立预备役人员的训练体制,确保在3个月至6个月内动员和部署50个师。
六、努力实现独联体军事一体化。为抵御北约东扩,新方案呼吁进一步加强独联体的军事合作,组建防御军事联盟,通过发展双边军事关系及多边军事协作,逐步恢复原苏联统一的军事战略空间,从而加强俄的实力地位和国家安全。
俄军从1992年建立以来,断断续续地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目前仍面临“深刻的危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持续滑坡,军队财政拨款严重不足。据统计,1990年以来,俄国防预算减少了60%至75%,至去年底,军费开支缺口已达60亿美元。今年国防预算仅为实际需要的1/3。由于缺少经费,许多部队不能保证正常训练,战斗力普遍下降。目前军饷拖欠数额巨大,军人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去搞第二职业,甚至卖血。罗季奥诺夫惊呼,这种状况如不改变,可能导致难以预料的灾难性后果。
北约东扩是促使俄加紧军事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俄权威人士指出,目前在欧洲常规军备方面,北约对俄罗斯已拥有优势。北约东扩之后,其军事力量将是俄的4倍,而且荷枪实弹的北约部队将站在俄罗斯的大门口。这增加了俄罗斯的危机感和重振军队的紧迫感。
此外,俄罗斯要重塑大国形象,在多极世界格局中占据自己应有的位置,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尽管俄罗斯国力和军力下降,但它仍是一个拥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1.48亿人口和超级核武库的世界大国,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对欧亚大陆乃至整个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俄罗斯的军事改革为世人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