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创造高效的队伍——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走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4
第4版(要闻)
专栏:“港人治港”印象

  创造高效的队伍
——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走访记
本报记者邢凤炳
每一个来往于香港的人,都要跟香港入境事务处打交道,办理签证、旅游证件及从海、陆、空进出香港的手续。
在香港,妇孺老幼都知道有个入境事务处,市民们的身份证件,还有出生及红白喜事的登记,都得靠它办理。
入境事务处队伍宏大:3000多名穿制服人员和2000多名文职人员。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部门,可以说,它是特区的门面和窗口。
特区成立后,这个机构如何运作,有什么变化?记者走访了该处处长叶刘淑仪。
入境事务处大楼矗立于港岛海旁,每天上午上班前,各个楼层就聚集着等候办理各种证件的市民,手扶电梯,楼道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门庭若市。8时45分,整座大楼进入运转,签证、照相、登记、咨询,各就各位,紧张、忙碌而有序。
叶刘淑仪处长现年47岁,穿着整齐笔挺的纪律部队制服,显得英姿飒爽。她在政府部门任职已达22年,对政府架构运作十分熟悉。
她说:“特区政府成立后,内部管理没有太大的变化。英国派来的总督走了,我们选出自己的行政长官,行政会议和临立会变换了一些新议员,其他没有变化,一切运作如常。现在,我们自己管理自己,为港人服务,当家做主人了,可以说,至今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
政权交接前后,入境事务处肩负重任,先是办理为数众多的海内外嘉宾和记者来港出席和采访回归盛典的签证,紧接着又接受广大港人申请、办理特区护照及处理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的居留权问题。在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下,他们加班加点,超时工作。叶刘淑仪说:“回归前后是我们最忙的时刻,香港放假5天,我和我的同事几乎没有休假一天。作为纪律部队的官员,有时要作出某些个人牺牲。这次能为香港政权交接献力,我们感到无限的欣慰!”
近一个月来,入境事务处集中力量办了几件事:
——签发特区护照。至今,已发出特区护照申请表格200多万份,收回表格16万多份,签发特区护照两万多份。为提高效率,该处正增调人力,改善电脑操作,加快签发速度,使日签发护照由2000本增至4000本。叶刘淑仪说:“我为能在短期内向港人提供护照而骄傲。这是一本造福港人的护照,至今,已获得世界上36个国家给予特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待遇,比原港人所持的‘身份证明书’(俗称CI)获第三国给予免签的范围宽广得多,使用更方便。这是大快港人心的事情!”
——处理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的居留权问题。据悉,入境事务处早就留意到回归后会有大量港人子女来港的问题,也曾采取过一些办法予以解决,但后来发现有人循不正确途径来港。为使符合资格的儿童有秩序地来港定居,入境事务处会同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实施“居留权证明书计划”。此办法于1997年7月8日提交首次特区行政会议审议并获通过。翌日,经过7个小时的辩论后,特区临立会三读通过《1997年人民入境(修订)(第5号)条例草案》。叶刘淑仪说:“这个条例可以确保合法的港人在内地所生子女能有秩序和安全地来港定居,它完全符合基本法的有关规定。”
——根据授权办理国籍变更。199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香港特区政府受理有关港人及外国人国籍变更、申请入籍或恢复国籍的问题。入境事务处现已发出申请表格6万份,收回了1000多份。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授权书,特区政府已着手与有关国家继续谈判互免签证协定或作出行政安排的问题。
叶刘淑仪告诉记者,过去有关外交的事项,他们须听从英国外交部的指令;如今香港回归祖国,中央政府充分信任特区政府,有许多对外事项我们可以自己处理。现在,与祖国内地的公安部、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等部门的联系日渐增多。她说:“祖国有关部门公务员的素质好、办事效率高,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