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用正确态度和方法学习伟大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4
第9版(理论)
专栏:

  用正确态度和方法学习伟大理论
邵春保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要认真学习这一伟大理论,必须采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真正学出成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曾对社会主义提出一些科学的设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作了积极的探索。但是,我们不能被最初探索提出的一些东西所框定,也不能企望从前人的书本里去寻找解决新问题的现成答案。邓小平同志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新的实践而发展。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开始拨乱反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清理了“以阶段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否定了所有制的“一大二公”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随着农村改革的开展,逐步克服了过去长期形成的把“包产到户”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维定势;教育、科技改革的开展,确认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明确提出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通过对国情的深刻认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认识到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进而认识到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手段,不是决定社会性质的本质内容。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更加促进了人们解放思想,在改革和建设中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突破了许多僵化观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新鲜经验,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正因为这一科学理论立足中国而又面向世界,总结历史而又正视现实,放眼未来,才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我们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和现实问题,要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正确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新的科学体系。它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是一个统一的体系。因此,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要把握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统一性,又要把握它作为新的科学体系本身内容的统一性。处理好两个统一性,关键在于正确对待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于正确认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新鲜内容的一致性。邓小平同志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拓者。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
当然,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和发展的体系,必定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像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那样,发挥出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既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又敢于在实践中突破思想樊笼,敢于说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根据事物发展和实践经验改变我们“老祖宗”说过的某些老话。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这个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这个理论对当前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变化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所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我们在学习中,要全面掌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也还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经过近20年的积极探索和艰苦努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于1995年提前完成,正在向小康目标前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有步骤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收入分配关系还没理顺,部分社会成员收入悬殊;特别是有些腐败现象仍在蔓延滋长。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所主张的,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我们会逐渐克服困难,消除消极现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将会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定要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把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解决实际问题,重在搞好各项工作的决策。因为政策的制定需要科学理论和现实情况为依据,理论强,国情明,就可以正确分析问题,作出正确决策。对于广大党员来说,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重要的是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才能让群众真正了解我们要做的每项工作,要达到的目的,从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科学理论和政策化作群众的自觉行动和伟大实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