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东部的转变之二营造共和国的“主力舰队”——东部沿海的大公司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1版(要闻)
专栏: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实践篇

  东部的转变之二
营造共和国的“主力舰队”
——东部沿海的大公司战略
本报记者郭伟成范伟国
世纪之交,从辽阔的渤海湾到南国的珠江三角洲,祖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讲质量、讲规模、讲效益的新阶段。
记者采访沿海各地,亲见一大批国有的大公司、大集团正借这股大潮乘势而起,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令人备感振奋。
这些“国家队”凭借着规模经济和高新技术的优势,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戏水弄潮,日益改变着东部沿海生产力发展的格局,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撑点和火车头。
造就一批与国力相称的大公司
在东部黄金海岸线聚焦点的上海,大企业仅占工业总户数的3.1%,其产值和利税却分别占了全市工业产值和利税的54.8%和76.3%,充分显示出规模生产的巨大效益。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说:“上海要实施‘抓大扶强,培育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争取到2000年形成几家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面对国际跨国大公司的竞争,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已势在必行,这体现了规模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已为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所理解。一个共识已经形成:世纪之交的中国,也要造就一批与国力相称的大公司,形成几个“航空母舰”,像办“经济特区”一样,在关键性的领域造就几个能起示范作用的大公司、大集团,从而带动其他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沿黄金海岸线由北向南采访,记者发现,按党中央“抓关键的少数”的要求,组织大公司、大集团参与市场竞争,已成为这些地区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中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江苏省从90年代以来,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和在工业中的比重都超过轻工业,跨进了再重工业化时期。江苏正抓住这个机遇,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向21个省重点企业集团集聚。
浙江省的战略是创造条件,以资本为纽带,产品为龙头,推动企业的“强强联合”。宁波市市级第一批10家实力工程项目今年首季完成的利润和外贸交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2%和15.4%。
放眼世界经济舞台,大公司、大集团的崛起,也是大势所趋。据有关资料称,有一半左右的国际贸易和3/4的国际大型投资活动,与跨国公司有关。一些超大型的跨国公司每年的营业额达上千亿美元。人们预言,大公司将成为21世纪的“经济巨人”。
大公司发展要激发内在动力
在东部大公司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上海堪称“重量级选手”的基地。为推动大公司的迅速崛起,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企分开,组成政府授权经营的专业控股公司;置换不良资产,改善企业“造血功能”;推动企业优化配置资源,规模重组,形成内在动力。
实践证明,仅仅把企业合在一起,做做“加法”是不行的。上海的同志形象地说:“加在一起,仅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应当让企业内部产生‘化学反应’,才能真正爆发出极大的能量。”
江苏的春兰集团是一个正面的例证,他们兼并了15家企业,又以参股、控股等方式发展了一批半紧密层企业,在全国范围里选定近百家协作配套企业,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社会化分工、专业化协作的现代化生产格局,产品由此也在市场上一领风骚。
与有些地方运用行政手段对大公司进行简单叠加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深圳的大公司、大集团在经历了兼并、扩张之后,正在稳定二级企业,调整三级、消灭四级。深圳特区发展公司把下属的200家公司浓缩成140家。深圳石化集团认为,管理的链条越长,传递的力度越差,他们果断收缩,砍去“孙子公司”,以优势产品为龙头,优化组合,迅速发展成一家综合性跨国公司。从外表上看,公司规模小了,但资产规模反而连年递增44%,利润年均增长26%,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
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日渐成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据统计,列入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已有半数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企业现在面对的是有大规模生产的成本优势、高强度投入的技术优势、网络遍及全球的营销优势的大型跨国公司。“狭路相逢勇者胜”,技术、质量、品牌,不仅是大公司的成长之路,也成为取胜必由之路。
东部沿海的许多大公司已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中学会了竞争。南京的熊猫集团为了争夺技术优势,掌握竞争的主动权,投入近2亿元资金建立了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形成过硬的技术储备。现在,这家公司每年推出几十个彩电新品种,去年销售额达66亿元,利税额比上年增长47%。
珠海的丽珠集团在与跨国公司医药产品的竞争中发展起来,开发了100多个品种,其中有代表当今高科技的生物工程产品干扰素等。强大的技术储备、高质量与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使丽珠集团保持高效、快速的良性发展,工业总产值10年增长175倍;年销售额增长80倍;年利润增长100倍;资产总值增长200倍,名列全国88家重点化学制药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第一名。
美国的《电器》月刊报道说:在全球电器工业巨头的名单上,有必要加上一个“海尔”。“在海尔集团的出口战略中,可以看到他们全力支持质量的例子。在国际上推出产品系列时,集团的第一目标是发达国家的市场。集团希望与现有的最佳产品竞争。”
“海尔”用不到10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同行在50多年才走完的扩张之路。1991年开始,先后兼并了当地的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的蓝波希岛公司等10多个企业,资产从几千万元扩大到39亿元,建立起拥有近百家紧密型企业的“联合舰队”;去年销售收入62亿元,利税5亿元,在全球40多个国家树起了“海尔”品牌,并成为中国家电的第一块招牌。今年3月13日,“海尔”南下广东顺德,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爱德集团联合组建了“顺德海尔集团”,生产洗衣机,开“北军南下”之先。“海尔”把传统与西方哲理融为一体,形成了“海尔文化”为特征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又用企业文化来统一新企业和员工的思想,盘活社会存量资产,推动企业扩张。这一事实证明,只有创建了自己文化的企业,才可能真正成为叱咤风云的大公司。
遍观全球,真正意义的大公司,都不受地域与国家的限制,不仅充分利用本国资源,而且利用全球资源做大。因此,推进大公司战略,不仅要靠政府的支持和促进,更要靠市场本身的作用和企业自身的动力。
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是,推动有条件的大公司尽快地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的相当一部分产品,如发电设备、大型运输机械、农用机械、机床、空调、电冰箱、彩电、洗衣机等,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有价格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技术、质量和档次上的优势,国际市场上前景广阔。在这些行业中的优势企业经过80年代的消化、吸收、引进和90年代的结构重组,不仅具备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同时也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展壮大。
东部有识之士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国已经具备了产生国际性大公司、大集团的经济基础。
时代在期盼共和国的大公司,市场在呼唤共和国的大集团!(附图片)
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投产近12年来,坚持走“引进、消化、跟踪、创新”之路,推进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是具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热镀锌机组”。 新华社记者 张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