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我和农民兄弟话负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2版(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我和农民兄弟话负担
中共湖南省汨罗市委书记葛送培
农民负担,是庄户人的热门话题。最近,我走村入户,和农民兄弟拉家常,话负担,牢骚满腹者有之;心平气和提意见者有之;口口声声感谢党的富民政策者更是有之。很多农民兄弟要我捎话给上头,减轻农民负担,要讲四句话。对这四句话,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句话:农民不是棕树,不能谁想剥就剥。不合理的负担必须坚决取消,这不能只成为一句话说在嘴上,要拿点真功夫给我们农民看看,对不关心农民饭碗的人,必须端他的“饭碗”。
我的看法:近几年来,减轻农民负担,我们会没少开,话没少讲,工作没少做,但在少数地方,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的确是缺乏“真功夫”,对农民兄弟的疾苦,特别是对一些受天灾人祸影响的农民,对生活在穷山恶水地方的农民,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加重农民的负担,已经成为危及农民饭碗的大事。
有些同志,对农民的困难不是不清楚,为什么能忍心把农民当作棕树,剥了一层又一层呢?有的是急功近利,图政绩,也有的是因吃“皇粮”的人太多,上级拨款少,不得已而为之。看来,减轻农民负担,要动真格。这不仅仅包括对我行我素、不听招呼、屡教不改、擅自加重农民负担的人摘乌纱帽,还要标本兼治,上下联动。
第二句话:交纳皇粮国税,历来如此,承担合理的负担,我们农民没价钱讲,有些农民不愿承担合理的负担,大都不是冲着负担来的,而是冲着干部来的,胡搅蛮缠的是极个别的。
我的看法:农民交纳皇粮国税是有传统的,广大农民是能够自觉依法纳税,承担各种合理负担的。但少数农民为什么不愿承担合理的负担呢?的确要多从我们干部身上找原因。其一,干部不办实事。农民的屋基地、民间纠纷等具体问题没有及时帮助解决、调处,农民心里有气。有一个因屋基地纠纷未及时得到调处的农民说:“好啰,今天我求你们干部,你们拖了初一又拖十五,今后你收‘上缴’,我要拖得你七死八活。”因此,我们干部要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要注意为农民排忧解难。其二,干部深入少。有的农民跟我说,平时干部的背影很难看到,收“上缴”时就来了,这时看到干部就反胃,火气不知怎么那样大,好话歹说,干部如果不冷静,来个“钉子碰钻子”,不但收不到“上缴”,还很容易搞个脸红脖子粗。农民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干部要抽出时间多到群众中走一走,多和群众交朋友。“一熟当三狠”。如果干部和群众建立了感情,就是群众对“上缴”有点看法,群众的火气也很难上脸。其三,乡村财务账目没有及时清理公开。有的农民说,钱出在明处,也要用在明处。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统筹、提留款的管理,账目要定期清理,张榜公布。
第三句话:党的富民政策使我们农民仓里的粮食多了,梁上吊的腊肉多了,口袋里的“老人头”也多了,负担比大集体时轻多了,看不到这一点,那是没领党的情。
我的看法: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广大农民的确得到了实惠。一次,我在白水镇王家村调查时,农民司马建国讲得很动情,他说:大集体时,年头做到年尾,烂手烂脚种一年田,只挣得五六千分工,10分工有的年头值一包“岳麓山”——2角钱,有的年头只值一包“南瓜烟”(指红桔牌)——1角3分钱,有的队分得四五角钱一天,就叫人眼馋死了。那时,我家天天吃粥,人家叫我外号“粥桶”,有时晚上做梦都是想吃碗干饭。现在,我跟我堂客讲,不是党的好政策,一年你手头哪能花上两万来块钱?司马建国的肺腑之言,的确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农民由于党的富民政策富了,为什么又感觉现在负担比原来重了呢?我在群众中讲,那时群众负担其实很重,但是大家感觉不到。那时的负担由大队、生产队来承担。比如现在村干部工资、民办教师工资就表现为负担,原来大队干部和民办教师的工资是记工分,和农民一样参加分配,就没有表现为负担。现在是直接找群众负担,原来是间接找群众负担;原来从生产队的操坪担谷,群众不觉得,现在从群众粮仓里担谷,群众就感到负担重了。群众听了这些话,算一算账,都说这些话没有一句不在理的,句句是事实。
第四句话:我们瞪着眼睛盼减负,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不合理负担,但也担心公家黄牯(黄牛)没人放草,该干的事没人领着我们干。
我的看法:农民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农民盼望减负,但更盼望发展,广大干部要一手抓减负,一手抓发展。经济不发展,就是所有负担全部取消,困难的农民同样困难。农民对负担是否合理有自己的一杆秤,干部只要是真心实意为农民致富办实事,为农村经济发展办好事,农民对合理负担是真心实意拥护的。我市红花乡与市区隔江相望,严重制约了这个乡的经济发展。这个乡的人民代表大会曾作出决定,号召全乡群众民间捐资修桥,但乡党委、政府却迟迟下不了决心,怕加重农民负担。这个乡的人民代表便发起在全乡范围内搞民意测验,72%的群众主张民间捐资修桥,结果全乡和社会各界共捐资200余万元,大桥可望年底建成。白水镇白米村的群众跟我说,现在群众家里要用电的这机那机增加了,企业发展了,原来的变压器小了,需要增容,村干部要我们每人出10来块钱,我们不但没意见,还都衷心感谢干部为我们办了一件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