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献身农业大有作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8-15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献身农业大有作为
丁声俊,1940年生,河南邓州人。1965年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先后两次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研究员赴德国进修研究,在菲力浦大学学习农村合作经济科学,在霍恩海姆大学研究农业市场学和欧共体粮食经济。曾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和国家级、部委级多项大奖。现为国内贸易部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方晓朋友:
我很乐意和你及你的亲友谈谈心。我觉得,你是一个有志青年,我完全理解和支持你报考农业院校的正确选择。
我多年从事粮食经济和农村合作经济研究工作,往大处说,这都属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域。组织上刚分配我做粮食工作时,我的亲友、同学普遍不理解。他们说:粮食还不是土里种出来的,土里土气,有什么出息啊!你的书算是白读了。我那时对粮食、农业和农村的认识也很浮浅,没有更多的理由去说服他们。我只是怀着一种朴素的感情走上了工作岗位,一干就是近30年。在长期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实践中,我对粮食、农业和农村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少到知之多、由知之浅到知之深,直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果。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即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传统农业是以自然资源和经验为基础的,而现代农业则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为基础。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质上是向以科学知识和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农业转变。以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农业为例,它的转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50年代以前,称为“人力”阶段,即以“劳力”为主的时期;第二阶段是19世纪50年代到本世纪20年代,称为“畜力”阶段,以牲畜的力量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第三阶段是从本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称为“机械力”阶段,即以“机械力”替代了“畜力”;第四阶段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农业进入“科学力”阶段,即科学技术成为农业发展的先导力量和支持力量。就我的研究和亲身考察,西欧、日本、北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都已进入了“科学力”阶段,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市化。
起初,我对农业现代化只理解为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后来进一步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含有更本质的内容,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目标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途径是农业集约化、持续化。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经验都表明,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农业增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国外在本世纪初还占不到20%,目前已提高到80%左右。在我国,科学技术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近20年来,在粮食增产中,提高单产占60%—70%,在提高单产中,优良品种的作用占20%—30%,灌溉和化肥的作用占40%—50%。在畜牧业中,综合科学技术对增产的作用更大,对蛋鸡产蛋率提高约占54%,对肉鸡产肉率提高占73%,对瘦肉型猪增长率占42%。我国湖南袁隆平教授长期从事水稻杂交研究,他主持培育的水稻超高产育种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比常规优良稻种增产40%,总计增产的水稻按人均消费250公斤大米计,可供5000万人吃一年。由此可见,促进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化农业大有作为。
我在国内的调查研究中,在许多地区看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光辉灿烂的前景。像沿海地区和许多大中城市郊区正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向着农业现代化、村镇城市化、农民知识化、生活文明化的目标迈进。广东顺德县北滘镇在改革前一直保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那时候农业产值仅2000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北滘镇以科技为先导,建立起种苗基地、饲料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等,促进了牧渔业现代化,每个劳动力年产肉鸡达6000多只,每个劳力养鳗收入达2万—3万元,形成了农渔牧相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令人鼓舞的是,现代农业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道路越来越广阔,兴起“三色农业”,即:以生物工程培育良种促进种植业新突破,推进“绿色革命”;以海洋科技为手段开发浩瀚的“海洋农牧场”,发展“蓝色革命”;以开发微生物资源为途径生产新型蛋白食品,开拓“白色革命”。“三色革命”将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划时代的意义。
前途光辉灿烂的现代农业,需要具有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人去开拓、去发展。如前面所说,现代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基础的,从事农业的人,包括农民,都必须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识。我在德国进修研究的霍恩海姆大学,就是一座综合性农业学府,设施优良,学科齐备,有农学系、农经系、园艺系、土化系、畜牧系、农机系等,还设有多种专业研究所,在校攻读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达5000多名。在该校进修的中国高级访问学者、研究生和博士生有50多名,已学成回国的数十名农经、农学、畜牧博士生,都成为农业院校、研究机构和农业成果推广机构的骨干,有的还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有的为培养高级农业专门人才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国家的奖励。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在我国农业领域涌现大批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大量掌握科技知识的现代农民。我们完全可以说,农业天地广阔,群星灿烂,学农前途是光明的!
如果考虑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那么就会更有信心。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始终把农业看作国民经济的基础,并制定“科技兴农”的战略。农业,提供维持人们生命和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用等各种基本生活资料,提供纺织、食品、酿造、医药等多种工业的原料,还向外贸提供大量能创造外汇收入的出口商品。凡有人在,就需要农业,它是我们生命之源,生存之本,是一个有永久生命力的大产业。从发展上看,我国到本世纪末将达到小康水平,对粮、棉、油、肉、蛋、奶、糖、果、菜、麻、丝、茶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需求的数量越来越大,对品种的需求愈来愈多,对质量的需求愈来愈高。所以,农业将永不会枯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将需要大批掌握农业科技的专门人才。青年人报考农业院校,学成后献身于农业,一定会大有作为,结出硕果。
祝愿你在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上不断前进,梦想成真!
丁声俊(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